主流车企,尤其是央企,应该更大程度地解放思想。在营销模式上一定要“开放”,在政策上鼓励风险资金、私人资金进入,而不是完全依靠政府补贴。
我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预期是乐观的,这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现在国内电动汽车即将走向产业化阶段,这就产生了利益平衡的问题。实际上,各种矛盾集中体现在四部委意见不一致,以及央企之间的竞争。不少央企都想在电动汽车行业分一杯羹,但没人愿意攻克关键技术,进而拉大了和外国的差距。
记者:从长远来看未来如何协调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比例?
陈清泉:电动汽车不能全部担任目前汽车所能做到的,要有选择性地发展,集中在公交、出租车、短期物流领域。这些车占总量的3%。但消耗的能源、排出的污染物,超过总量的30%。
要树立“三好两结合”的理念,即好的产品、好的基础设施、好的商业模式,电动汽车和电网、移动物联网相结合。
同时,不管是否有政府补贴,都要尽力引进创业基金、风险资金,并由政府协调担保,目的是要解决成本的问题、方便程度的问题、可靠性的问题。
现在中国工程院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2013年8月启动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战略研究”项目,从中国能源的状况,考虑怎样更好地利用新能源,就考虑到了新能源与电动汽车的结合,这涉及能源的生产与消费问题。这个项目到明年1月才能完成。
从长远来看,传统汽车不可能全部淘汰,长距离行驶还是需要内燃机车,不过可能不再使用汽油,而是使用天然气,或者其他新型液体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