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犹如硬币的两面,电能替代成为社会治霾良策共识之时,也面临许多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电能替代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而资金的投入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负责人曾表示,经济性问题是用户考虑选择电能替代技术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企业使用燃煤等高污染、低效率能源成本明显低于清洁能源,使得企业更注重眼前经济利益,弱化环保要求。另外,实施电能替代需配套改造供配电设施,一次性投入较大。这些因素叠加影响,使得终端用户往往缺乏实施电能替代的动力。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眼前的障碍迈不过去,美好的初衷难免会束之高阁。可现实是,面对资金、能源价格因素影响,推进电能替代单靠电网企业的支持和企业的投入,显然远远不够。有没有更好的破题之道呢?
江苏泰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北翼,是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泰州以“强富美高”(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为目标,努力建设新泰州。这使得当地更具备开展电能替代的条件和优势。
“我们当地有不少大型企业很认可电能替代战略,但苦于前期资金投入巨大,实施用能改造时还是有些犹豫。为此,我们从去年开始尝试探索配电设备租赁的模式,减少企业改造初期资金压力,加快推进电能替代工作。”江苏泰州供电公司总经理吴争介绍说。
目前,泰州供电公司的配电设备租赁模式已经在当地企业实践了半年多时间。
那么,这种电能替代方式的效果如何?是一个可以复制并推广的模式吗?为此,笔者以江苏泰州供电公司试行配电设备租赁模式为样板,围绕模式实施缘由、效果以及推广价值展开调查。
现实的困局
中石油苏北采油厂是实施配电设备租赁的一家大型企业,我们的故事也就从这家企业讲起。
苏北采油厂有很多设备是靠柴油发电驱动。油厂位于茅山东村油田的钻机,就是由 3台大功率柴油发电机提供动力。
钻机是油田开采的核心设备,也是耗能巨大的设备。初步计算,3台柴油发电机每年消耗柴油约1000吨,按0号柴油6000元/吨(2015年市价)计算,年运行费用约600万元,占到企业总体成本的三成。
另外,柴油机发出的巨大噪音以及燃油排放造成的污染,已经给员工和周边环境带来消极影响。
在苏北采油厂工作了近10年的茅山东村油田副经理孙力对此也感到无奈。“以前市场环境不错,可开采油田资源多,钻机的燃料成本基本不太影响企业的业绩,”孙力说,“但现在不行啊,能源价格攀升,减排任务重,我们也在想怎么降低钻机的燃料成本,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