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专家:量电池之力发展电动汽车(6)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储能科学与技术杂志    2014/5/29 10:27:24  我要投稿  

杨院士:雾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汽车对雾霾的“贡献”到底有多大,一直存在争论,我也没有直接的数据,但通常认为在20%~30%。所以要推广节能的微型低速电动汽车,这样耗电量就小了,汽车对雾霾的“贡献”也就少了。

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利于克服雾霾问题。现在几个比较大的风力发电场装机容量都在千万千瓦级,有“风电三峡”之称,内蒙、河西走廊、新疆的风力发电都在此规模。这么大的发电规模要调节,完全靠储能绝非易事。现在抽水蓄能规模最大,技术成熟,但是在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都干旱缺水,发展抽水蓄能比较困难;另外,风力发电是瞬时变化的,抽水蓄能在时间响应上不易适应。

化学储能技术没有地域的限制,时间响应快,在局域的或者分布式的电网上是可以发挥作用的;还可以将电网夜间的“谷电”储起来供白天电力紧张时使用,对发电厂、电网肯定有利,对蓄电站和用电户也可能有利。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规模储能装置经济效益的判据》,推导了储能经济性的公式,涉及到7个指标,包括电的进出价格、能量效率、电池的使用寿命、建设费用、维护费用等,某种储能技术是否能保本,一代入这个公式便一目了然。现在全钒液流电池的能量效率大概能做到70%左右,跟抽水蓄能效率相当,锂离子电池能做到90%,原先的铅酸电池在70%~80%,而现在的铅炭电池也能做到90%,比大多数物理储能技术的能量效率高得多。使用寿命也不可轻视,循环1万次的电池使用成本,要比循环5000次的电池低一半。另外,政府应该拉大峰谷电价差,夜里的电价要尽量便宜,这样峰谷电价差大了,鼓励人们尽量用掉夜间剩余的电,储能企业也可不亏本运行。所以储能行业要发展,不仅牵涉到技术问题,也牵涉到国家政策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科研人员一起努力。

人物简介

杨裕生,1932年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63—1986年,在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历任室副主任、主任、副研究员、副所长、所长。1987—1990年,任核试验基地科技委主任、研究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10月至今,任防化研究院研究员、科技委委员。兼任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和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校教授。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创建了我国核试验烟云取样和核武器威力与性能的放化分析诊断技术,主持完成20多次核试验的取样分析任务,提供的大量测试结果成为验证和改进武器设计的直接依据,获国家发明二等奖2项。1998年转入电池领域研究,筹建了我军唯一的化学电源实验室,从事高能密度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铅炭电池等的研究开发,是中国锂-硫电池的开拓者。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