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刘铁男案仍在发酵,除了案件本身,最大的一个效果或则是该案的发生将中国能源管理体制推向革故鼎新的前沿。
随着新能源局组建进程加快,本记者独家获悉新的能源管理体制框架已经形成——“一正五副”领导层管理架构、新增两个司局,各司局负责人名单也在酝酿。
与以往“分权式”改革不同,此轮机构改革更加强调能源管理机构服务和宏观管理职能,即服务于国家能源战略,服务于国家能源发展和改革,强化能源监督管理。
从时间的维度检视,“合并国家能源局与电监会职责,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这是能源管理体制的第十次大规模调整,甚至被一些人看做是组建“能源部”之前的过渡。根据既往改革经验,新的改革尝试成败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与职责定位,电监会便是前车之鉴。
与刘铁男时代重视项目审批不同,中编办赋予能源局的职责概括为:拟订并组织实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提出能源体制改革建议,负责能源监督管理等。
从国家能源局近期工作安排和新任局长吴新雄讲话看,重组后开始尝试向宏观战略、宏观规划、宏观政策、能源改革和能源监管等领域转移,微观管理上简政放权,并强调事后监管。
而在国务院公布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目录中,水电、风电、煤炭、电力等一系列能源项目在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冯飞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认为,新能源局监管方式上,应由以往的经济性监管为主、社会性监管为辅的旧监管模式,转向以社会性监管为主、经济性监管为辅的新监管模式。
后刘铁男时代,中国能源管理从能源审批下放开始,这既是反腐的有利手段,又是职能转变的开端。吴新雄执掌下的国家能源局与前任比正在酝酿大不同,但这是不是另一个试错过程?
新能源局强调市场改革
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的说法是,具体方案需要等内设机构司局级干部敲定之后才会公开,具体人选正在酝酿。能源局长吴新雄近期多次召开原能源局、电监会司局级干部座谈会,征求个人去向意愿。
原国家电监会所在的西长安街86号已经成为能源局的另一办公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