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山西省“十三五”综合能源发展规划:加强智能电网建设(7)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    2016/12/30 16:08:53  我要投稿  

五、技术创新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以安全、绿色、低碳为方向,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完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山西由“煤老大”向“煤科老大”转变。

(一)明确技术创新重点。

瞄准能源产业技术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构建煤层气、煤电、煤化工、煤焦化、煤机装备、新材料等产业创新链,努力在煤炭绿色开采、煤层气开采、煤炭综合利用、煤基高端制造、现代煤化工、二氧化碳捕捉封存及转化利用、矿区生态修复等关键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到2020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煤基领域科研团队和科研成果,大幅增加产业升级所需技术供给,把煤炭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省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1.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创新。

加快隐蔽致灾因素智能探测、重大灾害监控预警、深部矿井灾害防治、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等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及应用,实现煤炭安全开采。研究煤与共伴生资源的集约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实现煤与水资源、煤与瓦斯、煤与地热资源、煤与高岭土等共伴生矿物的高效开发利用。加强煤炭开发生态环境保护,重点研发井下采选充一体化、绿色高效充填开采、无煤柱连续开采、保水开采、采动损伤监测与控制、矿区地表修复与重构等关键技术装备,基本建成绿色矿山。推进煤炭开采技术革命性突破,探索开展化学采煤、生物开采等新型开采方式试点示范,探求推进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产业化。提升煤炭开发效率和智能化水平,研发高效建井和快速掘进、智能化工作面、特殊煤层高回收率开采、煤炭地下气化、煤系共伴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技术,重点煤矿区基本实现工作面无人化,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

2.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创新。

主要围绕大型火电厂、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和示范,煤清洁转化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及工程示范等开展联合攻关。重点抓好高效低碳燃烧技术推广,坚持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超低排放,积极发展新型煤基发电技术,运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锅集团大型超临界循环硫化床锅炉技术,进一步提高常规煤电参数等级,引进超超临界、IGCC等先进技术,全面提升煤电能效水平;研发污染物一体化脱除等新型技术,不断提高污染控制效率、降低污染控制成本和能耗。

3.煤炭加工转化技术创新。

研发、示范和推广煤基多联产技术,开展现代煤化工技术联合攻关,大力发展电力—甲醇、电力—油品、电力—合成天然气、电力—烯烃技术及产业。加强煤炭分级分质转化技术创新,重点研究先进煤气化、大型煤炭热解、焦油和半焦利用、气化热解一体化、气化燃烧一体化等技术,开展3000吨/天及以上煤气化、百万吨/年低阶煤热解、油化电联产等示范工程建设。重点研发煤—富氢气体(如天然气、焦炉气等)共制合成气、高炉高风温富氧喷煤、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等先进的煤炭利用技术,推动节能技术向产业化发展。加强煤化工与火电、炼油、可再生能源制氢、生物质能转化、燃料电池等相关能源技术的耦合集成,实现能量梯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利用。研发适用于煤化工废水的全循环利用“零排放”技术,加强成本控制和资源化利用,完成大规模工业化示范。

4.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

主要围绕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二氧化碳封存关键技术研究,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节能降耗关键技术及装备,煤层气/乏风气规模化开发利用技术研发及示范,工矿区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高值利用技术研发,煤炭及煤化工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等开展联合攻关。

5.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创新。

开展煤层气、页岩气资源潜力综合评价及共探共采选区研究,重点针对山西煤层气压力低、渗透率低、饱和度低的特点,研发与之适应的勘探、生产技术和工艺。推广低浓度瓦斯脱氧及其他先进技术,大幅提高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加快煤层气钻井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煤层气压裂与增产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与示范、煤层气排采技术及智能化装备开发与示范等,着力提升煤层气开采效率和质量。

6.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

推动能源智能生产技术创新,重点研究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智能化生产,以及多能源智能协同生产等技术。加强能源智能传输技术创新,重点研究多能协同综合能源网络、智能网络的协同控制等技术,以及能源路由器、能源交换机等核心装备。促进能源智能消费技术创新,重点研究智能用能终端、智能监测与调控等技术及核心装备。推动智慧能源管理与监管手段创新,重点研究基于能源大数据的智慧能源精准需求管理技术、基于能源互联网的智慧能源监管技术。加强能源互联网综合集成技术创新,重点研究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的高效集成与智能化调控、能源大数据集成和安全共享、储能和电动汽车应用与管理以及需求侧响应等技术,形成较为完备的技术及标准体系。

7.节能与能效提升技术创新。

加强现代化工业节能技术创新,重点研究高效工业锅(窑)炉、新型节能电机、工业余能深度回收利用以及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工业系统节能等技术并开展工程示范。开展建筑工业化、装配式住宅,以及高效智能家电、制冷、照明、办公终端用能等新型建筑节能技术创新。推动高效节能运输工具等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交通运输系统等先进节能技术创新。加强能源梯级利用等全局优化系统节能技术创新,开展散煤替代等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示范,对全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形成有力支撑。

(二)打造技术创新平台。

充分利用我省在能源行业的领先地位和丰富技术、人才、项目资源,创新能源发展模式,加快高端生产要素集聚,着力打造能源领域科技资源服务、科技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服务等三大技术创新平台。

1.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打造科技资源服务平台,集聚全省能源科技资源,创新科技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促进科技服务业规模化发展。完善全省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加快能源高端智库建设。面向科创城核心区、全省科研院所及重点能源类高等院校,由政府全额出资,加快推进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我省科技资源共享、科技服务共享、科技成果共享。在科研服务上,要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着力在科技文献、重点实验室和仪器等方面促进互通共用;在科技成果转化上,要加强我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与企业的对接,为企业量身定制科研任务,促使科研成果在省属企业率先就地转化。

2.科技创业孵化平台。

结合我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打造科技创业服务孵化平台,实现从注重载体建设向注重主体培育转变,从注重企业集聚向注重产业培育转变,从注重基础服务向注重增值服务转变,从注重科技创业孵化向注重科技创新创业的全链条孵化转变。着力打造孵化链条、创新孵化形态和运营机制,进一步聚集政、产、学、研、金、介、贸等优势资源,实现技术转移、成果推广、国际合作、人才引进和融资服务等各种创新要素集聚,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和多元化的一站式服务。

3.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以产业政策为导向,以差异化金融服务为核心,搭建融资供需对接平台,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企业主导、多方参与”的科技金融结合模式,实现“以金融服务带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目标。深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管理改革,强化对能源重点领域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的支持。突破政府传统的财政拨款、让利让税的支持模式,采用贴息、奖励、风险补偿、基金建设和优化信用担保体系等多重手段,激发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企业成为能源技术研发投入主体,鼓励企业自主投入开展能源重大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研究设立能源产业科技创新投资基金,支持能源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引导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支持能源技术创新。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的优势,加大对能源技术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改变传统的银行为主导的融资格局,建立国有银行与大型企业、城市商业银行与中小型企业的合作机制。引入风险投资、私募基金,促进担保机构、保险机构与创投机构的联合,形成“投贷联动”“投担联动”的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实现科技金融创新。围绕科技和金融合作的重点薄弱环节,推动科技和金融合作的主体、工具、平台等基础领域建设,构建多部门共同参与、体现各方利益的政策支持体系,通过参股或其他合作方式打破利益主体的边界,推动跨行业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实现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公共创新平台和社会力量的良性互动。

(三)加快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以山西科技创新城为抓手,布局高端煤基研发机构,创造条件鼓励能源科技创新企业嫁接资本市场,实现能源科技、人才、资本良性互动。到2020年,科创城核心区煤基产业链和创新链配置科学合理,成为中国的煤基创新新高地、世界煤基科技成果集聚中心。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城承载力。深入推进科创城规划编制实施,坚决避免“千城一面”和一般化,凸显区域优势和发展特色,为各类项目建设提供指导,确保科学推进科创城建设;全力推进征地拆迁工作,确保项目和基础设施用地落实,同时坚持按照“保稳定、保质量、保工期、保安全”的要求,同步完成拆迁净地工作;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使科创城初具雏形。

2.探寻可行的区域开发模式。

在科创城区域开发的过程中,产业区、配套区、住宅区要遵循一定的比例,产业区的比例要多,避免区域发展后续乏力;区域开发项目必须先启动产业区建设,后启动住宅开发,严防产业撂荒,使区域开发步入科学、合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围绕煤基产业清洁、安全、低碳、高效发展以及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按照突破性、替代性、先进性、配套性原则,制定科创城高新技术产业目录和限制性产业目录。对符合目录要求的研发及产业项目优先核准立项、优先配置生产要素。对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的要素节约绩效实施奖励。

3.创新人才“引留”机制。

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重要环节,坚持把发现、培育、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进一步落实“人才强城”战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与开发体制以及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和科技人才分配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有效机制,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创新创业团队,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或认定为国家级研发机构的单位,给予专项经费资助。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发明成果所得收益向主持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倾斜。科技领军型人才创办企业时,知识产权可按高比例折算股份。高层次人才买房、租房可享受补贴,就医享受相关政策待遇,配偶工作、子女就学可优先解决。加大科技要素在分配中的比重,增加股权收益,切实提高科技人员尤其是业绩突出的高层次骨干人才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设立自主创新贡献奖,体现自主创新以人为本的特点,彰显自主创新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良好的机制、政策和公平竞争的创业环境与生活环境,吸引从事自主创新的国内外各类人才。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