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垃圾发电:“原罪”调查(3)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能源杂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闫笑炜  2016/8/16 12:14:49  我要投稿  

“到了2012年,政府的调控手段彻底失效,原本能够通过掺烧煤炭的发电厂由于原料不足,难以为继,走向内地的企业难以盈利,由于大部分企业都是上市公司,或者有意IPO,不少上市公司开始跑马圈地。从2012年开始,新增垃圾发电厂几乎每年以20%的增速在增长,甚至一个5万人的小县城都要建厂。”一位垃圾发电企业从业者告诉记者。

到了2014年,有项目还能拿到70元的垃圾处理费,2015年就的成20多元了。游戏规则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本的政府行政审批,变成企业中标后,再通过邻避效应倒逼地方政府政府涨价。从而使得垃圾处理补贴从“事前价格机制”又退化为“事后定价机制”,事实上失去了其作为投资决策价格信号的作用。

那么真正的合理运行究竟需要多少补贴?现实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宋国君在其课题《城市生活垃圾社会成本分析》中描述,由于邻避效应因居民健康隐患而起,所以并不能简单的以排放标准为基准测算一个垃圾焚烧厂的经济效益。参照美国算法(计量反应关系),以1000吨/日的垃圾焚烧厂为标杆,将二噁英健康风险降至百万分之一,每吨垃圾的补贴应当为700元。在日本,垃圾焚烧发电完全是政府行为,大多建于居民区,政府每吨补贴在3500日元上下。即使如此,日本垃圾焚烧厂周围的居民血液中二恶英含量依然是全球平均值的十倍。但目前国内享受补贴水平最高的上海环境集团补贴不足300元/吨。

更让垃圾发电者无所适从的是市场环境的变化,根据《点绿科技》的一份调查显示:2015年,地方财政收入压力较往年仍在增加。环保企业应收账款已达351亿,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13%,相当于部分收入仅是纸上富贵,真正贡献业绩的收入较为有限。由于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企业的应收账款很可能因最终不能够全部收回而成为坏账,逐渐成为上市公司财务隐患。

几年前堪称印钞机的垃圾发电厂如今已成少数项目的绝唱,而整个产业现状犹如悬在上市公司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方面为上市公司创造了响亮的财务报表,然而一旦停止跑马圈地,这把剑就会落下。曾有一名业内人士悲观的预计,“垃圾焚烧厂会在2018年左右饱和,产业的危机会在2018年左右爆发。”

“企业能不知道嘛,分析这些上市公司的财报可发现。垃圾发电企业龙头光大集团,其2012年财报中还有单个垃圾发电的营收状况,但到了2013年以后,该部分就成为了整体板块盈利。”一位不愿具名的产业研究者表示。也有不少企业不得不寻找新的“增长点”。桑德提出的“互联网+环卫”本质还是希望在源头分类上形成破局,但大多数企业在寻找到新的增长极之前,跑马圈地依然是他们无奈而现实的选择,形成一个死循环。

中央导向之变?

早在3年前,锦江集团副总经理任光惠曾表示,旗下山东菏泽锦江垃圾电厂,由于政府许诺垃圾燃焚的补贴迟迟不能到位(每燃烧1吨垃圾,索取10元补助),导致电厂其临时亏损。

数十年的补贴,一方面造成了产业的畸形发展,另一方面,加剧了财政负担。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可再生能源补贴欠账补贴已近300亿元,这还不包含地方政府拖欠的垃圾处理补贴。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中央直属部门从2015年开始频频发声,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数十年的末端治理思路,伴随着直属部门的频频发声,管理思路变革已迫在眉睫。

2015年9月10日,分析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环境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国发中心)等机构,颁布《环境保护与绿色城镇化》等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垃圾分类面临的难题是邻避效应的根本。这份报告同时阐述了“十三五,以再生利用为前提的方案。”据相关人士分析,国发中心选择在十二五末期发文,主要是从中央导向,为了即将发布的两网融合进行铺垫,也是呼应刚刚颁布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该规划中明确提出,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

到了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出台的“《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要求,到2020年底,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分类,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尽管这次政策带来的乐观的情绪很快消失的无影无踪。“本身是个强制分类制度,但指导思想偏偏写个‘鼓励为主、强制为辅。’”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但由于政策本身由央财经领导工作小组(以下简称中财办)主导,这被认为是中央再一次垃圾管理由末端治理向源头分类管理思路上的转变,也是对末端治理思路的弱化。

“事实上,中央精神落实仍然需要时间,毕竟已经多年形成的体系,并不容易打破”。相关人士表示。

新的希望被寄托在刚刚提出的“两网融合”上,即“再生资源回收与互联网的融合”。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是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与住建部城市建设司成为“两网融合”的主要推进部门。也就是说,在垃圾发电规划部门仍然是住建部,环境监管部门仍然是环保部。但商务部的突然切入,是不同思路的管理部门之间的首次合作,本身微妙的部委关系,变得更加微妙起来。

有业内人士认为:“垃圾发电焚烧环节相对垄断,但源头分类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商务部主导根本还是希望通过市场导向。调整延续近30年半计划经济的管理思路,但这必将稀释十余年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与形成惯性的管理思路,这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