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和微网的出现将推动能源“互联”的实现。当波动性较强的新能源电力越来越多地进入目前电网体系,电网安全成了各个国家电力系统面对的最大挑战;同时,出力调节困难的火电和核电,也面临单体规模不断扩大的问题。因此微网与大电网的混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市场需求所在。分布式与集中式发电混合、微网与大电网混合是未来趋势,将成为推动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图5:分布式能源和智能微网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重要构成
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移动式新能源终端”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补充和推动力。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实现了新能源和互联网的完美结合,新能源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人们移动生活的信息终端,还是电力存储再利用的载体。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已经于2015年3月12日宣布,允许电动车车主在电费价格便宜的深夜充电,并在白天转卖出去,并称之为“小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电力交易”。电动车不仅仅是消费电力的商品,在其电池内储存的电力可以逆向传送到配电网,未来V2G(车辆到电网)的应用将大行其道。
图6:新能源汽车成为能源互联网的“接入口”
2.3碳减排目标清晰,碳金融倒逼能源互联网加速
中国碳减排中长期目标逐步清晰。根据《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我国在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是11.4%;根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我国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根据《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可见国家对于未来中长期的能源规划非常清晰。
表2:中国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