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安全、优质和经济等三方面的相互协调
A标准着眼于限制控制区域的ACE,关注于局部;CPS标准利用概率性指标,着眼于ACE与频差间的相关性,关注了运行的安全、优质和经济等三方面间的协调,因而更有利于系统整体运行品质的提升。
达到运行的安全、优质和经济,是电网管理与控制的三个重要目标。事实上,系统的有功平衡与频率的稳定直接相关,而有功平衡的程度反映了系统的安全水平,因而系统的频率质量联系着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作为电能质量的重要标志,频率与系统运行的优质性密切相关。但是不计代价地一味追求频率维持于额定值会极度增加运行成本,不仅不可行也没有必要。由于系统安全均有一定的裕度,故频率只要保持在额定值附近的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即可。
因此,适宜的互联电网控制性能评价标准,应可以引导系统的运行在安全、优质和经济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即,应提出兼顾电网运行经济性的控制性能评价标准设计理念,也就是说,允许区域的控制行为在达到一定系统频率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调节控制成本——一方面应追求以较少的调整动作达到调整目的,另一方面应避免由于标准要求的不合理或动作的延迟而引起的超调和反调现象。
3)频率调节责任在控制区域间的合理分配
现代电网已发展成由多个控制区域通过联络线连接起来的互联电力系统,每个区域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由于区域互联后各控制区同步运行,故电网运行频率质量成为一项公共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基于自上而下、整体协调的原则,每个控制区在分享电网互联带来益处的同时,也都有责任控制所管辖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以更好地追踪自身的负荷变化,以维持系统运行频率的稳定。
电网内各区域日负荷曲线形态或负荷扰动分量构成有可能不尽相似,为实现各区调频责任的公平与合理地分配,可考虑依据各区负荷扰动的长期统计特性量的比例来分配调频责任。在此基础上对区域进行考核和约束,才能更合理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