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广泛应用的与SCADA同平台的WAMS主站系统的数据缓冲周期普遍超过1s,甚至接近2s,其设计目的主要是用于动态监视,其实时性无法满足大多数广域控制应用的要求.
3)目前PMU普遍采用测量电流互感器(TA),无法兼顾事故中的稳定控制对电流量测精度的要求.
4)对于某些涉及快速暂态过程的特定应用,PMU从原理上无法正确表达快速变化的电磁暂态过程;此外,对于灵活交流输电系统(FACTS)或高压直流的交流回路,某些PMU对谐波处理不好,导致在频率扰动期间,量测中伪振荡成分偏大.
从上述分析可见,已有PMU和WAMS主要是侧重于对电网动态过程的在线监视,其实时性和扰动期间的测量精度,以及可靠性方面还无法达到快速实时广域控制的要求.
针对上述现状,已经开展的基于PMU原理的控制应用通常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现存问题.
1)PMU的数据采集部分普遍采用专线替代调度数据网,只有个别基于PSS的广域阻尼控制项目尝试采用调度数据网进行数据采集,但对长数据延迟所造成的控制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
2)采用专用的快速响应控制主站替代通用的WAMS主站,其数据缓存和刷新周期约为10ms级.
3)基于PMU的广域控制应用的控制指令下发均采用专线通信.
4)针对大扰动情况下PMU测量精度的问题,很多项目另外加装专门PMU以从保护TA获取录波数据;还有些项目对现有的保护或稳定控制装置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基于PMU的原理进行相量计算,从而利用保护和稳定控制的测量资源。可见经过上述措施处理的PMU和WAMS,已在物理资源上与应用于调度监视的PMU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