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改“主人公”面临角色转换
售电端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形成市场化多买多卖、供需调节的电力体制,从目前部分地区直购电试点与电力交易平台试点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售电端将沿着“点对点”直购电——“点对面”全国统一的竞价交易平台——“全用户、多品种”电力批发市场——“多衍生品”电力金融市场的“硬件工程”方向发展。
2013年交易电量132亿千瓦时。作为实现电力市场化的初级模式,直购电试点十年有余,并未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广,从国家出台政策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直购电试行是为了不断积累经验教训,为更高级的交易模式探路,从2014年相对密集的政策推出节奏看,全新的电力交易模式或将呼之欲出。
新电改售电侧直接交易将向高级阶段发展。按交易组织形式,直接交易可以分为双边协商交易(大用户直购电)和集中交易模式(电力交易平台)。大用户直购电,其实质是放开用户选择权,是售电侧放开的初级阶段。
售电侧放开的进阶是用户与发电企业的交易价格通过竞价等市场方式形成,即电力直接交易平台形成的多方竞价交易。2014年以来,安徽、湖北、新疆等省份试运行电力交易平台,发电企业与工业用电大户通过交易平台进行竞价交易,满足了企业大额用电计划,节省了用电成本,经济效益提升明显。交易平台的陆续试行代表了未来新电改售电侧的发展方向,即进化为更为高级的集中竞价交易模式。
全国统一的交易平台将逐步由初级模式发展为成熟模式。初级模式即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组织开展年度和月度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基本模式即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逐步放开发电企业参与市场的范围,在大用户全部放开的基础上逐步放开中小用户。成熟模式即全部电厂参与竞争,开放所有用户参与交易的选择权,实现发电自主卖电、用户自主买电。
在售电侧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发展至成熟模式后,笔者认为在售电侧运行市场化机制,有望发展一批售电服务型公司,将交易平台升级为电力批发市场,发展初期主要是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的电能交易,未来逐步开展发电企业之间、电力用户之间、发电企业与其他配套企业的输电权交易、绿色证书交易、电能服务交易等,从而打造一个 “能源的阿里巴巴”,在售电侧实现充分市场化格局,并最终引入发达国家业已成熟的电力金融衍生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