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光伏、风电装机容量总量较大,增速较高。201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12.92GW,占全球年装机量的30.5%,其中光伏电站装机12.12GW,分布式光伏0.8GW,2010~2013年均增长278%;风电累计装机容量 91.4GW,同比增长 21.4%,居世界第一。
这也导致了我国新能源丰富地区并网消纳问题严峻。一般来说,新能源丰富的地区用电负荷较小,外送通道容量有限,系统调峰能力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大规模的新能源送出与消纳要求,若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其电量在省内消纳必然会挤压其他电源的市场空间,导致火电企业全面减产亏损,所以我国一直存在新能源并网消纳问题。
数据显示,在风电资源消纳方面,2013年西北电网和东北电网风电利用小时数均低于华中电网和华东电网,东三省仍是“弃风”问题最突出的地区,其中吉林省“弃风”率居全国之首,“弃风”率近50%;光伏资源消纳方面,截至2014年8月,局部地区“弃光”限电仍然较为严重,除江苏省外,西北地区几个光伏大省中,甘肃省近年8月份利用小时数最低,个别电站弃电量达40%。
新一轮电改正当其时
新一轮电改时点与2002年类似,整体环境较为宽松稳定,对电力行业震动较小。2002年我国刚刚加入WTO 组织,固定资产投资与进出口贸易发展较快,且电力行业盈利状况整体保持平稳,故2002年推出电力改革不会对当时经济与电力行业产生较大震动,于是2002年“厂网分离、主辅分离”等改革措施有较为宽松的改革大环境。
当前时点与2002年类似,行业未出现大起大落,电力供需环境宽松,且近年来煤炭价格下跌使得行业盈利状况好转,此时切入电力改革对电力行业产生震动相对较小。另外,在新常态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十八大以来各垄断行业掀起的改革浪潮背景下,新一轮电改处在较好的政治环境和政策环境中。
2014年10月23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深圳市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通知》,新一轮输配电价改革试点逐渐升温。1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明确取消跨区域电网输配电价审核。
深圳试行独立输配电价,电网盈利模式改变。我国现有输配电价的定价模式为国家发改委按水、火、核、风等分类确定上网电价,销售电价由国家发改委审核价格范围,地方政府明确具体电价,中间的输配电价实际上是由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倒推确定。深圳试点新电价机制2015年1月1日起运行,此次试点主要是将现行电网依靠买卖电价差盈利模式,改为对电网企业实行总收入监管(准许成本+准许收益+税金之和),电网企业按照发改委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继深圳之后,西南、东北等电力宽裕地区也有望陆续推进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此外,试点方案还提出将逐步取消深圳市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用户类别销售电价之间的交叉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