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江反复强调,一项重大技术的研究必须讲究科学性,从基础研究,到实验室研究,到1:1的验证缺一不可。作为一个在科研上亲历亲为的团队负责人,陈维江深刻地体会到,特高压技术攻关之难,在大的方面可能只体现在过电压控制、绝缘配置、电磁环境、设备研制等几个方面,而一旦深入到具体的研究之中,才发现有无数意想不到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正是这个过程让我们的研发人员积累了很多经验,发现自身的局限性,提升了认识和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为试验基地选址时,陈维江考察了整个武汉市,最终选在了江夏区凤凰山,而我国第一个500千伏变电站也坐落于此,这座变电站为交流特高压试验基地的用电提供电源。标志着两个不同时期的创新突破工程并立于此,似乎是一种提示,亦是一种激励。它提示着人们,从500千伏到1000千伏,这一段技术的进步经历了多么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也激励着投身于特高压研究的科研人员,要相信创新突破是大趋势,时代要前进,社会要发展,他们付出的一点一滴都是为历史的车轮提供动力。
产学研协同攻关
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中的一个最大亮点,就是设备国产化率达到了90%以上,中国拥有所有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在书面的记载里,90%,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但这个数字背后有无数难以逾越的困难、无比庞杂的工作和科研人员历经失败、再重新来过的心路历程。在四年的时间里,特高压设备从一片空白之中形成设计理念、方案,最终变成实实在在的设备,这其中国家电网公司树立的用户主导、产学研协同攻关的研发模式功不可没。“过去我们上一个电压等级,基本上设备靠机械制造,公司只需要采购,但这次不一样,这次公司提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系统内的科研单位,把高等院校以及机械制造部门,甚至把国外的一些力量都调动起来,发挥大家的智慧和力量。”陈维江说,“因为特高压的设备在当时是没有的,公司需要提出系统特性、标准、设备规范,并组织专家、厂家共同研究确定技术路线,实现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但在最初,推行这一模式并不容易。设备企业都有各自的知识产权,并不愿互通有无进行合作。其中变压器是特高压输电系统最关键的设备之一,试验工程的两组变压器分别由特变电工(600089,股吧)沈阳变压器厂和保定天威变压器厂制造,但其研制工作出现了一次重大的挫折,险些延误了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