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谢谢张院长,通过一上午的讨论,求同存异,讨论比较激烈,现场的嘉宾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
提问1:协鑫新能源的张总,宏观的大家讲了很多,我想问一下协鑫新能源做光伏这块,以后是以国内市场还是以国际市场为主,基于什么原因?
张国新:我们将内外兼修,以国内为主,国外为辅,但是三年以后,逐步达到总量平衡,五年以后说不定以国外为主。
提问2:刚才几位专家都讲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储能对他们的发展是特别重要的手段。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电价问题,我特别想问一问,如果我们建造储能电站,在转化过程中,我们总在讲成本效益,我们是不是建一个一万千瓦的电站,还要再建一个同等价位的储能电站,这会不会成倍的加大投资造价?
韩文科:我还是用我刚举的这个例子回答你这个问题。现在很多比如太阳能热发电,他建在储能系统,它首先在太阳能发电价格水平的范围内考虑这个问题。比如欧洲的太阳能发电是一块钱左右,我们中国现在也就是八毛钱,一块钱左右。我参观西班牙太阳能热发电站的时候,它在西班牙建的首座,开工的时候当时吴邦国委员长参加剪彩了,算下来一块八毛钱。欧洲的太阳能协会在中国有办公室,按照中国的成本做了各种测算,它说中国的劳动力便宜,材料便宜,可以做到一块二,但是没有验证,我就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这是一个。
第二、这种储能系统,我说的这种只是储能的一种,当然储能还有别的比如发展电动汽车,发展其他的储能。在电站里面,储能用的是盐(音译)做介质,而且是比较便宜。所以,要建代价很高的储能系统,没有人能接受,也推动不起来,它不能变成一种产业化的东西。但是,我刚举的这个例子,它也是能源革命,我们看见有曙光的一部分,它已经接近于太阳能发电的水平了。所以,如果这个国家对太阳能的政策是稳定的,它就可以发展起来。西班牙还有一个燃气的政策,它有储能系统,比如有时候连阴十多天,没有太阳能,可能有小型的燃气机组,燃气机组发的电可以作为太阳能发电的电价,国家给你承诺,你可以这么卖,所以他一年是不亏本的,是这么一个状况。所以,储能的发展,我们目前追求的,能够产业化的就是靠近太阳能电站,能够尽快达到产业化的,接近目前这种价格水平的。这个跟电价改革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从电价的机制来讲,我们过去就是电价的条条框框太多,这个企业和那个企业的电价不一样等等,造成单价政府规定的太多它不好。所以,我认为这个电价改革的方向,以后就是政府承诺和补贴的部分越少越好,这是我的看法。不可能出一件事,就来一个电价政策。
提问2:电价问题在新能源也是最敏感的问题,国家在电价也做了很多手术,包括标杆电价,包括我们做一些光伏风能的电价调整,还有一些相关的,因为硅光电池我们在中国出现的不能叫泡沫,就是硅光电池神话的破灭,包括无锡尚德、常州天合,这些给电价敲了特别警醒的警钟,现在如果储能电价再走这条路,出了重复投资,成本效益累计的情况,会不会使新能源的电价再由此攀升?这是我们最顾虑的一个问题,而且牵扯到下面每一个新能源企业的生死存亡问题。
毕亚雄:我试着给你讲这个价格,尽管我是发电的。但是,我在集团里面,因为分管投资,我也特别关注刚才您提的这个不管是风电,还是太阳能,是不是一定要配比储能,或者说把储能作为一个什么样的价格体系来支撑这个风电太阳能的发展。
总体来看,它的整个能源的利用价格,我们就讲风能的利用价格和光伏的利用价格。这一点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也在研究这个事。这里头讲一个趋势,风电大家都知道,价格目标原来提出来是2020年要达到商业化的,就是取消补贴的这样一个当地的标杆单价水平。太阳能是要达到送电端的标杆电价的水平。首先,从风电和太阳能自身的投资造价来说,这个趋势和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没有问题,也就是达到那个标杆电价。问题是给电网带来的,这个时候的调风怎么办?这个时候不光是风电和太阳能有这个问题,大家讲水电也有调风问题,其他的电。这里面过去传统的研究的什么用机械储能,用化学储能,用其他的储能,这个都只是一个概念。不能够支撑大规模的新能源发展,只是在一些无电地区,微电网需要有一种平衡来做,就可以用这种。
我理解,现在又在关注的,不管国内外就是两大方向,一个是蓄电池,一个是抽水蓄能,再构造利用已有的水电站。说用煤电,用其他的调都是一种浪费。当然我说的有点绝对,这里面很多学者、专家经过计算,用煤来调,和用抽水需能来调,谁最经济,谁污染会最小,这个问题学者有结论,但是作为我们搞投资的,我们肯定大规模的去做,肯定去投抽水蓄能,而不投包括蓄电池在内,蓄电池如果要投,只有那些孤岛,有风电,有太阳能,要么配柴油机补充发电,要么配蓄电池补充发电,从投资学来说,可能是这几种方式。但是,不管采取哪种方式,抽水蓄能也好,其他的也好,对新能源的电价只是往下降,不可能再往上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