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电网具有自然垄断特性,坚持输配电网、调度一体化管理,是我国电网多年来实现安全运行和快速发展的体制基础,也是国家确保能源安全、国防安全,统筹能源资源调配,高效率组织抢险救灾的重要体制保障。
坚持输配一体化
近年来,业内关于下一步电力改革是否应进行输配分开的讨论一直在持续。曾鸣认为,按照网络经济学的理论,输电和配电业务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特性,属于典型的自然垄断业务。电网应坚持输配一体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满足电能消费的合理需求,并且通过智能电网技术促进集中式和分布式新能源的共同发展。
从改革成本方面考虑,相对于输配分开,输配一体化的管理不仅能避免较大的效率损失和安全隐患,还能促进新能源的规模化发展与分布式能源的接入。
“上世纪70年代,我上大学时,老师还在讲输电网是环形的,而配电网是辐射状的,电流是单向流动的。”曾鸣在回忆过去后指出,目前整个配电网的规划和模式都在改变。分布式发电不仅实现了自发自用,还要余电上网,电流会频繁地四处流动,这和以前辐射型的配电网差别很大。随着电网智能化的发展,输、配电网的功能会进一步融合,不应再用“输电网”“配电网”的概念人为地将电网整体性割裂。
借鉴国外经验,一些发达国家也都保持电网输配一体化管理。比如,欧盟有近半数的国家的电网由一个集团公司统一管理,美国三分之二的电网仍为垂直一体化公司,俄罗斯2008年改革实施输配分开,但是2012年又重新合并。
保持电网与调度一体化
电网作为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目前,我国电网已成为世界上运行电压等级最高、可再生能源装机最多、交直流混联的特大电网。如此大规模电网的安全运行,必然离不开强有力的电力调度。
调度是整个电网运行控制的中枢。“电力发、输、用瞬时完成的特性和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调度与电网具有内生的、统一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调度与电网一体化是电网安全防线的最根本保证。”曾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