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智能电网必不可少
曾鸣分析,随着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今后售电侧用户增多,电网需要通过内部大数据分析出各类用户用电的负荷特性曲线。如今很多一线城市人口密集、寸土寸金,它们普遍面临着配电站没有空间再扩容,但扩容后利用率又很低的问题。因此,今后电网企业要逐步研发新的负荷预测方法和模型,把原来传统的供应侧预测,改成基于终端分类、分行业的终端侧预测。
另外,输配电网的规划模式也应发生改变。在整个规划中,除要考虑各种各样的供应侧资源,还要考虑需求侧响应,要利用智能电网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去研究如何做好需求侧管理。
曾鸣认为,相比不确定性较大的市场化改革,加快智能电网的建设,是全力以赴之后可以看到实际成效的发展方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我国正在加快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这更需要坚强的智能电网作为依托。
“我认为智能电网最大的重点应在配网和用户这一侧,就是所谓的供需互动和需求侧响应,要让分布式清洁能源和微网能够稳定地接入电网。”
保障普遍服务分步推进市场建设
曾鸣认为,在统一电网适应性平台和合理输配电价的基础上,应放开发电企业与用户的直接交易,允许全部用户和发电企业根据自身意愿和需求,通过自主协商、集中撮合等方式确定成交电量和价格,从而实现发电侧竞价上网、用户侧竞价购电。
但是,对于电力这个特殊商品来说,曾鸣着重强调,在电力市场化过程中,必须要保障普遍服务。首先,市场依托电网企业自然的、天然的业务优势,通过电网适应性平台来组织用户和发电企业开展交易,并提供相应的交易服务,保障这些交易顺利实施。其次,对于没有意愿参与交易的用户,电网企业作为默认供电商,按照政府批复价格从发电企业购电,并按照国家核准的目录电价向用户售电,保障电力普遍服务。“也就是说,电网企业的公共事业定位一定要永远存在。”曾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