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可再生能源是间歇式的,而且难以预测,因此大幅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组合中的比重,将给电网造成短期的不确定性。
这些间歇式燃料给电网系统的管理带来了不确定性,增加了电网运营商在集成和控制这些新能源时的压力,但也为新型电网:智能电网——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从2011年开始,由法国配电公司与阿尔斯通牵头,在法国南部的海滨城市尼斯,开启欧洲第一个智能太阳能示范项目,数百名居民和企业消费者参与了该测试项目。
用户们实现能源自我管理,这些新的“产销者”们根据电力供应商的建议,在用电高峰时段主动减少用电。此外,项目还包括一个“孤岛”区域,设有独立的光伏发电能力和储电设施,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脱离电网。
智能电网和智能城市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这种新方法摒弃了集中式的、单向的系统,更注重电力生产的流量管理,支持一个开放、互联的架构,通过减少负荷和存储解决方案来获得平衡。
本报记者专访阿尔斯通电网业务智能电网解决方案副总裁LaurentSchmitt,他对智能电网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给予了解答。
中国的“高压”选择
记者:阿尔斯通在上海成立了电网业务中国技术中心,主要是特高压交流(UHVAC)、特高压直流(UHVDC)输电设备和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的高级研发和测试中心,阿尔斯通如何看待中国的高压输电发展?
LS:我们看中中国的高压市场第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的发电中心离用电中心很远,发电是西部多,用电是东部多。第二个原因是涉及到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特色,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量非常大,拥有很大风电站,太阳能发电站,和欧洲不太一样,欧洲主要是在低压和中压的部分有很多可再生能源,但是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是高压的,电量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