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尼斯项目已经运行了两年,能不能以这个项目为例,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分析该项目的投资回报?
LS:现在做这样的成本效益分析可能还太早,这个项目还属于技术可行性阶段,因为要看一下智能电表还有网络管理,各个层面技术瓶颈在哪里,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好处等。目前还处于评估阶段。
记者:现在可再生能源在整个供电的比重中还非常的小,如果未来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每一个企业,或者每一个家庭能够完成自己供电内部的微循环,那么对于发电、输电企业来说,他们未来的角色和定位是什么?
LS:不仅在法国,在欧洲或者在美国,这种大型的电力运营商越来越多的角色已经转换成市场的推动者,只是要推动市场机制进行更良好的运行,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第二,大型电力供应商自己开始涉足可再生能源,例如法国EDF,他们就是法国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商,而且阿尔斯通和他们也合作了很大的离岸风电项目。
记者:中国大型电力企业不太愿意发展可再生能源,可能会对智能电网的发展有所影响。
LS:这个问题的解决要看中国政府未来如何处理电力市场的开放和解除管制,中国大型电力供应商,或者是大型电网公司还是有一些非常大的电网项目,但是在未来中国进入新时代,就不只是要让大型电网公司去建大型电网。
这些大型电网公司或者电力运营商越来越倾向于要赋予消费者更多的自主权。
未来消费者出现自主权的可能第一个发生的是在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市场机制比较完善,经济相对来说也比北方发达。所以未来像南方电网这样的公司可能会起到牵头的作用,导入新的商业模式,能够提供其他的电力服务,不仅限于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