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来说,光有一栋楼宇是智能化的或者是单栋这种智能化的楼宇不可能形成一个智慧城市,也不可能去实现整个电网的优化,我们需要在一个广大的区域,甚至把全市的建筑统一的加以协调去形成一个协调化电网管理的系统,才能够实现这种优化的电网或者是智慧城市。
而霍尼韦尔这样的一个自动需求侧管理的技术恰恰是能够和所有的这种建筑当中的建筑管理系统或者建筑自动化的管理系统进行交接、交互,无论这个管理系统是霍尼韦尔的技术还是我们竞争对手的技术,我们都能以智能化的方式统一进行协调,进行统一的负荷管理。这也就是说我们的自动需求侧管理是可以使用于现有的所有的楼宇管理的这种系统。
此外,在成本方面,只有在收益大于成本的时候这样的项目才有异议,否则仅仅这样的试点只是做一个概念的验证而已,从霍尼韦尔的角度来说,我们非常注重在这种节能项目上客户的投资回报率,我们会看每一个客户,就是每一栋建筑、每一组建筑、每一个城市他们的投资标准,他们希望在这方面做多少的投资,然后再为单栋的建筑以及建筑的群组去界定,去找到能够帮助他们实施多少项节能增效的措施。”潘哲思说。

霍尼韦尔的团队当中有很多都是训练有素的能源方面的工程师,他们能够经过调研之后从每一栋建筑都能够找到数以百计提高能效的机会,根据客户愿意做的投资规模,将至少二十项最能够立竿见影的措施挑选出来先加以实施,这样确保客户的投资回报率。霍尼韦尔这样的做法其意义远远超越了理论阶段,是密切地和实践联系在一起。
“我还要补充一点就是”,潘哲思说,“今天整个霍尼韦尔集团有50%的业务其实都是和能效、节能增效多多少少相关的,所以在高能效项目方面关注并且帮助客户确保投资回报率,已经深深植根于霍尼韦尔整个公司的文化当中。在过去十年里我们看到这个领域主要的转变之一,就是过去只是单纯的去讲建筑物能耗这样的需求管理,现在已经演进到了这种更加自动的需求响应,并且从这种单栋建筑的规划进入到整个城市规划当中,也就是在这种新型的节能思考和规划当中,已经把发电和输配电的环节放到首位来考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