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光在采纳来自霍尼韦尔世界各地的经验,而且非常注重本土化的适应。有这样一个例子我非常喜欢讲,就是在2007年的时候,本来我们有一个控制系统的技术是在德国开发出来,准备从德国向全球做一个推广,后来出现了一些技术的问题,在亚太区不适用,这时候我们在中国的团队就开发出来一套相似的控制产品,这个控制系统非常适合亚太区的情况,很快在中国部署以及推广到韩国、东南亚、澳大利亚,这样的一个解决方案,它的适应性更好,投入市场所需要的时间更短,而且性价比也更加的优越,接下来这套解决方案也先后部署到了中东、德国,最后也投入到美国市场当中。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充分诠释了我们的“东方服务于东方、东方服务于西方”的理念,从中可以看到我们创新的决心和能力,我们的解决方案,不光是一个从西方到东方或者是东方内部的一个输入模式,也有从东方向西方输出的模式,这也就是意味着对于霍尼韦尔这个公司来说我们的创新、我们的技术,在我们全球有业务的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可能研发、产生,再推广到全球,这也是我们整个公司文化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潘哲思笑着介绍,“这个产品的名字叫Comfort point,因为刚开始是从亚太区做起的,现在因为是一个全球产品叫Comfortpoint open,这是我们一个顶级的智能楼宇管理的平台,就是在中国、在亚太区做起来的。”
智慧城市的塔尖与尘埃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进程当中,如何推进城镇化,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事情,而智慧城市建设与国家“四化同步”的要求相吻合,近些年开始如火如荼的进展开来。去年底,我国决定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并于今年1月公布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时隔仅半年,8月5日试点城市范围扩大,住建部再次公布北京等103个城市为本年度智慧城市试点。面如此的智慧城市热潮,霍尼韦尔举措如何?
“从霍尼韦尔来讲,首先,我们正在尝试逐步融入中国这个市场,因为智慧城市是个非常新的概念;其次,此次霍尼韦尔在智慧城市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而霍尼韦尔与住建部拥有长期的合作,比如目前中美之间的一个能效合作项目,里边包括六个示范性城市叫做生态城市的项目,在这里应用了大量的智慧化的解决方案。霍尼韦尔会整合全球的资源去跟六个主要的城市对接,也会协助、协同我们的合作伙伴进入更大的市场。我觉得与其说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不如说霍尼韦尔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讲,更希望通过我们的解决方案,去帮助城市的管理者解决问题,让每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能更加地宜居、更加地享受现在的生活,在这过程中利用智慧的解决方案去解决食品危机、交通的状况、水危机、空气危机以及其他危机,这些都是霍尼韦尔需要去做的事情,让我们的解决方案切实落实,从而造福大众。”霍尼韦尔建筑智能系统部亚太区业务开发总监秦岳给予了完美解答,智慧城市,高比塔尖,因为它造福所有大众;低至尘埃,因为它关乎大众生活的点点滴滴。
说到智慧城市,从来都会与节能和低碳联系在一起。在《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就明确了中国中央各部门建设智慧城市的职责重点,强调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霍尼韦尔在节能建筑与低碳建筑领域颇有建树,已经为全球1.5亿个家庭、1千万栋楼宇和数千工业厂房提供控制系统,为100多项供电设施提供需求响应和能效项目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