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产品技术层面缺乏核心竞争力。中国的企业已习惯于低价格的竞争策略,常常听到有的企业家认为低廉的人工成本是企业最大的竞争优势,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认识。之前美国超导对华锐风电变频器的诉讼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中国电器工业核心技术竞争永远要比人力成本走的更长远。
从这次欧洲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到,随着世界金融格局的转变,低廉的劳动成本已经不是中国企业最大的竞争优势,那什么是最大的竞争优势?那就是核心技术,曾经有研究报告指出:成功的国际化企业90%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而中国电气企业除在少数技术上有此优势外,大多数在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上均与国际企业有着巨大的差距,使得中国企业很难跻身“高端产品”的行列。
第三,缺乏品牌号召力。中国的电气企业大多缺乏品牌建设的意识,导致在国际市场中缺乏品牌号召力,这就是前面所提到的过度重视吃喝营销的后果。
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当中,强势品牌和定位精准的品牌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品牌路是一条长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绝非一时就能看见效果。在决定做品牌的时候,就应该确立起品牌的核心价值和与其他厂家之间的差异性。所以,中国电气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在品牌方面必处于下风。
第四,对国际化竞争缺乏认识。很多中小电气企业对国际化的竞争缺乏认知,特别是当面对发展中国家迥异的法律条款与国际间竞争对手的压力时,许多人却只能坐以待毙。例如对于“反倾销”问题很多企业认为这只是欧美发达国家才有的条款,其实贸易壁垒在很多国家都有所存在,比如前一阶段欧美都对中国出口的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征收了高额关税,从而导致了很多中国光伏企业在此吃了哑巴亏,所以,中国的电气企业如若征战国际市场还应多增加国际竞争意识才可。
国际化竞争营销 任重道远
中国电气企业想要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中分一杯羹可谓阻力重重,为此我们更应从长计议,通过战略性的营销手段为自己创造机会,因此北极星电力网市场研究中心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够为中国电气企业的国际性竞争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首先,中国的电气企业应有两手准备,一个是营销战,另一个是品牌战。营销手段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复制,而品牌则是企业特有的基因与印记,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并且品牌是营销的质变,营销和品牌正如一个人左右手,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