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属于智能组件的保护、测控、状态监测等装置都是外置独立,也是传统的二次设备,其与一次设备构成了一个松散的“智能设备”。而智能组件和一次设备之间的横线刚好划出了相当于过程层和间隔层的界限,其表现形式适合现阶段的变电站技术。由此可见该阶段的设备层带有明显的过程层、间隔层痕迹。
b)在过渡阶段,状态监测设备(主要指传感器)应逐步融入一次设备中,监测一次设备的诊断信息,其余的组件可独立于一次设备外部,也可安装在一次设备附近。各功能单元之间应尽可能集成,逐步实现智能设备的紧凑化,逐步实现过程层与间隔层的有机融合,形成设备层。
c)随着技术发展,智能组件和一次设备进一步紧密结合,一次设备可以集成的组件也越来越多,最终形成紧凑型的一体化的智能设备。该阶段的设备层主要考虑过程层、间隔层的一体化设计,因而使得过程层、间隔层难以分清,以致于消融。
智能设备采用“一次设备+智能组件”的模式。智能组件是各种保护、测量、控制、计量和状态监测等单元的有机结合,紧密宿主一次设备。智能组件的物理形态和安装方式可以是灵活的,既可以外置,也可以内嵌,同时在一定技术条件下智能组件即可以分散、也可以集中。
对于保护、测量、控制、计量、通信、状态监测等各种组件与一次设备的集成,需要充分考虑传统二次设备与一次设备融合的技术难度与复杂性。在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考虑不同的技术方案,但原则上在保证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设计紧凑的集成方案,同时兼顾经济性。
附图A.2 设备智能演变示意图
系统层与设备层的进一步阐述可参见条文说明。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 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