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术语和定义
GB/T 2900.15、GB/T 2900.50、GB/T 2900.57、DL/T 860.1和DL/T 860.2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
3.1
智能变电站 smart substation
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实现与相邻变电站、电网调度等互动的变电站。
3.2
智能组件 intelligent combination
对一次设备进行测量、控制、保护、计量、检测等一个或多个二次设备的集合。
3.3
测量单元 measurement unit
实现对一次设备各类信息采集功能的元件,是智能组件的组成部分。
3.4
控制单元 control unit
接收、执行指令,反馈执行信息,实现对一次设备控制功能的元件,是智能组件的组成部分。
3.5
保护单元 protection unit
实现对一次设备保护功能的元件,是智能组件的组成部分。
3.6
计量单元 metering unit
实现电能量计量功能的元件,是智能组件的组成部分。
3.7
状态监测单元 detecting unit
实现对一次设备状态监测功能的元件,是智能组件的组成部分。
3.7
智能设备 intelligent equipment
一次设备与其智能组件的有机结合体,两者共同组成一台(套)完整的智能设备。
3.9
全景数据 panoramic data
反映变电站电力系统运行的稳态、暂态、动态数据以及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图像等的数据的集合。
3.10
顺序控制 sequence control
发出整批指令,由系统根据设备状态信息变化情况判断每步操作是否到位,确认到位后自动执行下一指令,直至执行完所有指令。
3.11
站域控制 substation area control
通过对变电站内信息的分布协同利用或集中处理判断,实现站内自动控制功能的装置或系统。
3.12
站域保护 substation area protection
一种基于变电站统一采集的实时信息,以集中分析或分布协同方式判定故障,自动调整动作决策的继电保护。
4 技术原则
智能变电站应以高度可靠的智能设备为基础,实现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应用功能互动化。其基本技术原则如下:
a) 智能变电站设备具有信息数字化、功能集成化、结构紧凑化、状态可视化等主要技术特征,符合易扩展、易升级、易改造、易维护的工业化应用要求。
b) 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及建设应按照DL/T 1092三道防线要求,满足DL/T 755三级安全稳定标准;满足GB/T 14285继电保护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的要求;遵守《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c) 智能变电站的测量、控制、保护等单元应满足GB/T 14285、DL/T 769、DL/T 478、GB/T 13729的相关要求,后台监控功能应参考DL/T 5149的相关要求。
d) 智能变电站的通信网络与系统应符合DL/T 860标准。应建立包含电网实时同步实时信息、保护信息、设备状态、电能质量等各类数据的标准化信息模型,满足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及一致性的要求。
e) 宜建立站内全景数据的统一信息平台,供系统层各子系统统一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存取访问以及和调度等其它系统进行标准化交互。
f) 应满足变电站集约化管理、顺序控制、状态检修等要求,并可与调度、相邻变电站、电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用户之间的协同互动,支撑各级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