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广州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2008-2020)》(4)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2011/7/30 15:46:49  我要投稿  

(二)应用示范项目

围绕新能源发展十项重点工程,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一批新能源开发应用示范工程,在技术创新和集成、经济成本、投资融资、公众接受度以及项目组织等方面积累经验,组织开展如下示范项目:

1. 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在有条件的区、县级市选择3-5个公共建筑或新建住宅小区,组织实施太阳能利用、热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隔热墙材和节能玻璃新材料、分布式热电冷联供等技术示范。示范建筑的能源综合利用节能率大于60%。在广州开发区萝岗新城、国际生物岛实施太阳能利用、风光互补路灯照明及建筑节能等示范工程。

2. 宾馆酒店太阳能热泵综合制冷供热改造项目。选择10~20家宾馆、酒店或商务楼示范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建筑(BIPV)、太阳能热泵综合制冷供热系统、新型冰蓄冷系统、大楼能源管理系统等;同时示范应用能源合同管理机制,引导、培育、鼓励用户的节能减排意识、社会责任与信心。

3. 养老院太阳能热泵综合热水改造项目。对现有具备安装条件的养老院基本普及太阳能、热泵或综合热水系统。

4. 农村沼气、太阳能利用示范村(乡)项目。选择3-5个村(乡)建设“猪-沼-果(菜)”综合生态治理模式的沼气工程。积极推广应用简单、适用的经济型太阳能热水器,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环境。

5. 生物质替代燃料生产和应用示范项目。利用林木生物质资源和固体废弃物制造固体成型燃料、液体燃料,开展相应的燃烧设备研发生产,并应用生物质燃料替代燃料油;开展废弃油脂的收集工作,建立生物柴油示范生产基地。

6. 工商企业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在企业中开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推广太阳能和化石能源组合式锅炉节能技术改造;利用热泵技术回收利用工业低品位余热;在用电量较多、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以及能源企业中,选择一批企业,每家建设10-100千瓦光伏发电,作为企业办公用电的补充电源。

7. 风光互补路灯照明示范项目。在道路、公园、车站等公共设施照明中推广使用光伏电源和风光互补路灯照明,建设一批新能源照明示范项目。

8. 李坑二期垃圾处理示范项目。把李坑二期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城市垃圾清洁处理及能源化利用的示范工程,除核心的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建设外,在垃圾回收模式、排放物的适时监控、残渣和灰处理、投资和运营方式、政府扶持力度等多方面探讨最优化的系统集成。

9.电动汽车示范运行项目。由市交委、广汽集团联合开展混合动力公交车的示范运行。在亚运会前期开辟若干条新能源公交专线。

十、保障措施

(一)建立强而有力的协调机制。切实加强综合规划和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工作。

(二)加大推广新能源应用的力度。组织开展发展新能源宣传活动和科普活动,提出一批宣传口号,建立一批科普基地,认定一批应用新能源的典型,推广一批新能源技术和产品。通过专家论证,择优选择一批技术成熟、质量可靠的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向全社会推荐,由用户选择使用。对企业应用新能源效果显著,达到有关标准的,由企业申请,经市经贸委等有关部门组织审核予以公布;成绩突出的,授予“新能源应用先进企业”称号,并予以表彰和奖励,促进全社会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可再生能源的重要作用。

(三)制定新能源发展专项工作计划。各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制定各项重点工程的工作计划,明确任务目标、具体措施,树立一批典型,着力抓好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按计划、按步骤、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

(四)制定鼓励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政策措施和奖励办法。出台《广州市建筑节能条例》、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的建设规范、固体废弃物焚烧发电实施方案、发展热泵系统的指导意见等鼓励发展新能源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力度,建立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能源的研究开发、技术推广、标准制定、示范工程奖励和宣传教育等,对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予以支持,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设备制造等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将新能源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纳入我市科技发展规划,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新能源技术和产业体系,满足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需要。

(五)多方筹措新能源发展资金。采取政府支持引领、区县配套支持、企业自行投入的多方筹措机制,落实明确的项目和工程,合理、经济、科学地投入资金,保障实施。

(六)加快新能源科技创新,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成本,促进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 建立新能源技术创新体系,特别是在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热泵技术、锂电池技术、尖端核能开发技术方面取得创新和突破,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实现产业化发展,从而极大地降低新能源的利用成本,消除新能源利用中的最大障碍,促进新能源的推广应用。

(七)凝聚新能源创新队伍。制定相关政策,积极从国内外引进人才,充实我市新能源方面的科研、开发、工程设计、市场开发等方面的高级人才队伍,尤其鼓励引进具有研究基础和技术积累的研究团队。组建若干个新能源重点发展领域的专家队伍,以全国乃至全球的视野,把脉我市的新能源规划、评估和考核,为政府决策发挥智囊作用。

(八)加强国际合作,高起点推动我市新能源发展。加强技术引进和合作,利用国际合作机制,拓展新能源的融资及国际先进技术的转移途径,如与我市的姐妹城市共建新能源技术转移和创业的国际化载体、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DM)、利用国际基金组织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等。

组织单位:广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

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二○○八年九月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