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前不久美国能源部为了支持风电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420万美元资金,与合作伙伴一起建立一个3.3千瓦时的概念性超导磁项目,以期实现兆瓦级的应用。而这只是储能技术兴起的一个片段。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储能技术的应用将得以快速发展,相关产品的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大。目前在智能电网中的示范性项目中,多项储能技术已经得到应用,包括锂离子蓄电池、液流电池、钠-硫蓄电池等,我国在这一新兴领域也开始发力“抢跑”。
电网储能应用要求不一
储能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需求不一。中华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储能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普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俞振华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发、输、配、用4个环节都能用到储能技术,对储能要求也求同存异。在用电端,用户有互动性需求,对电能质量有更高要求。一般要求达到千瓦级别,而千瓦级别的储能市场很“拥挤”,各种储能技术大都能满足需求。在配电端,可进行输配电网增强/电力线增容,需要达到兆瓦级别,相对而言对储能的需求较少。在发电端,储能的应用关注点在于电网负荷调节,以平滑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减少旋转备用。分布式电网系统一般采用小型的储能系统,更大规模的储能则需要液流电池、智能电池、抽水蓄能等储能系统。此外,储能还可用于削峰填谷,在用电需求谷底时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放电。
每一种储能方法都有其自身的性能范围和成本,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各种不同技术的性能范围相互部分重叠,而业界最关注的是每一种技术在其最佳值相对应的性能范围。国家973液流储能电池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华民形象地比喻,飞轮、超级电容器等适合1KW-10KW领域的“短跑”,抽水蓄能、压缩空气等则擅长10MW-100MW区间的“马拉松”,铅酸电池、液流电池等适合10KW-10MW区间的“中长跑”。“储能应用的机会多、技术多,不存在绝对的优劣势,多种技术将并存发展。”俞振华指出,“虽然现在需求很明确,但支撑技术还要一段时间才能满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