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广东开平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大力发展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智能输变电成套设备(3)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开平市人民政府    2023/3/23 13:26:22  我要投稿  

(五)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

推动制造业节能低碳转型。积极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制定落实我市“双碳”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双碳”实验室,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节能降碳技术,率先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设。加快节能降碳技术创新发展,推广节能降碳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方案,实施工业重大节能减排工程,开展节能诊断、能效对标和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大节能降碳技改力度,强化能耗在线监测,推进重点行业碳中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以能耗、环保为硬指标,综合考虑质量、安全等指标,关停淘汰一批技术不达标和生产不合格产品的产能。优化制造业用能结构,鼓励使用风电、光伏、核电、氢能等清洁能源,推进工业“煤改气”等清洁能源替代,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推动天然气大用户直供,有序推进江门翠山湖高新区天然气综合利用。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以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为目的,以示范试点为抓手,推动工业产品绿色设计和制造,鼓励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谋划打造绿色园区,培育发展绿色供应链,提升绿色制造专业化、市场化公共服务能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深入开展“粤港清洁生产伙伴计划”,持续推动清洁生产,大力推广先进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促进我市制造业绿色转型。着力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推进开平市水暖卫浴产业配套基地(共性工厂)项目建设,支持新建一批共性工厂,持续开展集约化清洁生产。

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江门翠山湖高新区核心区省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建设,提高园区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打造经济持续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的示范性园区。鼓励园区运用开发碳汇项目、发展零碳建筑和零碳交通等手段,在园区内部基本实现碳排放与吸收平衡,加快构建零碳、负碳产业园。在先进化工材料等行业领域,建设和引进产业链接或延伸的关键项目,实现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产业链耦合、物料闭路循环,促进原料投入及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以及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充分发掘再生资源潜在效益,进一步优化各类废弃产品拆解、分选回收等环节,以开平市百合静脉产业园为主阵地,大力发展废弃资源处理及循环利用,提高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和利用价值。严格执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行业技术、管理标准,支持申报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推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应用。

专栏10先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工程

1.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升级步伐。以纺织服装、现代建筑材料等高能耗领域为重点,对标国际国内或行业先进水平,开展节能诊断、能效“领跑者”行动和能效对标达标活动,推进生产线节能改造和绿色化升级,运用节能技术与装备,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节能、电机系统节能等改造,推进工业余热、余压、余能应用,推动工业“煤改气”等清洁能源替代,优化企业用能系统,推动重点用能行业持续赶超引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节能降碳技术,率先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设,加快碳减排、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节能降碳技术创新发展。

2.打造绿色制造示范。鼓励重点行业应用轻量化、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绿色设计共性技术,采用高性能、轻量化、绿色环保的新材料,开发推广具有无害化、节能、环保、高可靠性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绿色产品。加快推动厂房绿色化、清洁化技术改造,推动工厂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建设一批绿色工厂示范试点。在水暖卫浴、纺织服装等重点优势领域选择一批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增强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意识,培育形成涵盖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包装、绿色回收的绿色供应链。以开平市水暖卫浴产业配套基地(共性工厂)项目为示范,重点支持在水暖卫浴产品电镀、纺织服装印染的工序需求新建一批共性工厂,推动产业绿色高效发展。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开平市百合静脉产业园为主阵地,大力发展废弃资源处理及循环利用,推动废物回收及再资源化利用与先进制造业功能衔接,打造“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扎实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力推进江门翠山湖高新区等重点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根据物质流和产业关联性,调整优化园区空间布局,最大化产业集聚和循环链接效应,进一步优化各类废弃产品拆解、分选回收等环节,大力推进废物智能处置系统、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网络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行综合资源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力促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源梯级利用。

(六)完善制造品质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路径

开展制造业质量提升行动。落实江门市创建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部署,贯彻落实《开平市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推动制造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养专业质量服务人才,加快构建制造业质量服务体系。完善质量激励政策,大力开展制造业产品质量技术攻关,积极引导企业应用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服务,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能力,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将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纳入共同的质量、标准管理。围绕重点产品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对产品质量问题较为突出的领域加大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隐患排查力度,针对性地开展重点产品质量对比诊断和研究提升工程。

完善制造标准体系升级。依托海鸿电气、华艺卫浴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大中型骨干企业的协同合作,提升开平先进制造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的能力和水平。大力支持项目研发成果和必要专利转化为技术标准,推动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专利布局有效衔接,针对市场急需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快构建标准制修订和评价认定机制。

大力强化制造品牌建设。实施品牌培育计划,以水暖卫浴等集聚产业为重点,以“开平优品”为依托,做好“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的主轴环节,着力打造点、块、面全面推进的质量品牌建设格局。建立全市质量品牌重点培育企业库,帮扶企业创牌创优,培育一批区域品牌和制造业自主品牌。加大品牌保护和推广力度,鼓励企业参与品牌评定活动和行业展会,引导企业利用互联网、电商、新零售拓展营销和销售渠道,培育一批区域品牌和自主品牌,提升开平制造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支持水暖卫浴、纺织服装等消费品制造业企业加大设计和品牌营销推广力度,增加个性化、多元化消费供给,打造具有差异化竞争力、个性化吸引力的品牌。

专栏 11先进制造业质量品牌建设工程

1.完善制造业质量保障制度建设。落实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完善质量发展经费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更多资金投向质量攻关、质量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商标品牌、质量治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为质量提升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建立优质优价的采购机制,推动“拼价格”向“拼质量”转变。

2.构建制造业质量服务体系。围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支持创建重点产业集群领域的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针对产业集群急需的共性技术研发、计量、标准、检测、认证和知识产权等需求,支持建设和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资质管理,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质量管理、品质提升等服务。以水暖卫浴产品质量检测省站为试点,推进质量技术、信息、人才、基础设施、实验室、仪器设备等开放共享。

3.实施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提升行动。针对水暖卫浴、纺织服装、高端装备等重要产品领域,完善质量激励政策。开展开平市政府质量奖、开平市工业产品质量优秀奖评选表彰,鼓励企业、行业组织积极申报国家、省、江门市政府质量奖。建立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先进质量管理经验的长效宣传推广机制,强化全社会质量意识。鼓励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技术改进,广泛开展质量信得过班组、QC小组评选等质量管理活动,推广卓越绩效模式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引导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开展重点制造业产品质量国际比对研究提升工程,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找准比较优势、行业通病和质量短板,制定质量提升方案。推进重点制造业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在产品质量问题较为突出的中小企业领域,加大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隐患排查力度,

4.推动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企业标准体系建设,推广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完善检测认证合格评定体系,鼓励企业开展自愿性产品认证,推动“标准制定+检验检测+工厂审查+认证”一体化发展。鼓励支持海鸿电气、华艺卫浴等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和主导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依托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大中型骨干企业,提升产业链重点领域上下游产业标准的协同性和配套性,建立覆盖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加强质量标准专业知识培训,将质量管理、标准化等基础知识等作为技能型人才培训的基础课程,在全市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遴选培育一批制造业质量标准领军人才。

5.加快整合品牌设计资源。以水暖卫浴、纺织服装等消费品领域为试点,支持建立企业自主设计沙龙、工业设计中心,谋划建设设计集聚区,加强行业设计资源整合共享。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机构、品牌设计创意中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先进地市或国外布局研发设计中心和分支机构。

6.提升优质制造品牌影响力。以“开平优品”县级行政区品牌建设为依托,拓展“开平优品”内涵,整合开平优势资源,集中打造一批地域特色鲜明、原创科技支撑的制造业“开平优品”,培育一批制造业品牌企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壮大产业集群。以开平水口五金卫浴企业成功申报“水口卫浴SHUIKOU”集体商标为示范,支持地域特色工业产品制造企业共同申报区域品牌或集体商标,推动相关团体标准与集体商标协同实施,强化产品质量保障,加强对外抱团进行产业品牌的整合推广,以良好的区域品牌形象吸引国内外的社会资源向开平市内流动,增强企业间凝聚力,扩大行业影响力。强化品牌内涵,提高品牌文化附加值,大力宣传开平优质制造企业品牌故事,全力塑造“江门品牌”榜样。推动企业参与国内、国际有影响力的品牌价值评价及“中国品牌日”等活动,组织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健康等领域重点企业赴国内外先进城市参加国际一流的行业展会,鼓励水暖卫浴、纺织服装、食品制造等消费品制造企业利用电商直播、短视频等新渠道进行产品展示、品牌营销,拓宽品牌企业宣传辐射面。

(七)推动对外开放合作,融入双循环体系格局

健全与“双区”资源对接网络。发挥开平市东联广佛都市圈、深港澳经济圈两大龙头及省战略西拓的桥头堡的区位优势,紧抓“深中通道”重大机遇,推动开平市招商引资引智大会、开平市(深圳)招商推介会等招商推介活动常态化,搭建开平与“双区”之间的对接桥梁,以“广深总部+开平基地”模式,积极参与广深协同发展。高质量举办中国(水口)卫浴博览会,整合“双区”开平商会、协会等资源,积极开展“暖乡企”服务及以商招商、以情招商活动,推动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迁,针对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主导产业,主动联合申办区域性、国际性综合展会,搭建企业产品互通展示与交易平台,深化双向经贸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与珠海、佛山等珠西城市及鹤山、恩平等县(市、区)协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强与“双区”产业协作配套与市场需求对接,强化关键电子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链上游产品对“双区”产业链的支撑作用,推动高端装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终端产品与“双区”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主动融入全球化产业链体系。发挥“华侨之乡”优势,做好聚侨引智工作,依托“双创”平台及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加快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集聚区开平园建设,以“侨”为“桥”引进龙头项目和专精尖项目。完善境外招商机制,以开平市港澳新春投资环境推介会为模板,围绕开平主导产业及产业链关键环节领军企业,开展英法德、日韩新、港澳台境外招商推介会。依托江门市商务服务直通车内容和合作网点,用好海外开平籍社团、协会资源,加强开平与境外外资机构、商务交流处、商(协)会的经贸合作交流,着力在制造业产业融合对接、联合经贸推广、企业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创新、建设产业平台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强水暖卫浴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支持水暖卫浴、纺织服装等重点领域的外贸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合作。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抢抓RCEP协议签订的重大机遇,扩充我市工业产品的内外销渠道,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支持龙头企业海外设立区域总部、海外仓、销售网络和工程技术中心,多元化手段开拓海外市场。引导制造业企业用活RCEP原产地规则,深化与RCEP成员国的服务贸易和产业合作。

专栏 12先进制造业开放合作工程

1.推进重点产业链招商行动。狠抓招商引资“生命线”,发挥开平市侨乡优势、区位优势、土地优势和服务优势,全面对接“双区”和国内外先进地区,围绕重点培育产业集群,梳理编制重大项目招商数据库,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实施产业链招商、敲门招商、以商引商、以会招商和委托招商,瞄准行业内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强企业、大型央企、跨国公司、民企巨头、行业领军企业、高成长性新锐企业、隐形冠军等目标企业,重点引进产业链长、效益好、环境友好型的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招商引资从单点突破拓展至产业链招商、生态链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展开全产业链研究,以“建链”“补链”“强链”为抓手,着力抓龙头、引总部、聚相关,绘制产业链图谱,发挥龙头项目的带动作用,引入更多上下游配套企业,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发展。严格落实招商引资考核机制,遵循契约精神,提高产业项目履约率、动工率、创税率,严把产业项目投资准入门槛,探索引入招商引资竞争机制,完善江门翠山湖高新区异地招商政策。推进招商体系改革与招商工作“扁平化”管理,建立市、镇街和园区的信息通报制度,推动全市制造业项目研判有效衔接,形成全市招商“一盘棋”,构建多方联动、系统化的招商体系。

2.全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强“走出去”政策宣传推广,组织企业参加广东省、大湾区、珠西产业带及江门市举办的境外投资推介会及政策宣讲会,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投资地区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行业规范、市场准入等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引导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大力宣传国家、省及市有关外贸扶持政策,推动企业赴境外参展,帮助企业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港澳对接合作“拼船出海”,支持龙头企业联手港澳资源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建立全球化生产体系和跨国供应链。

(八)优化要素供给,完善制造业发展环境

强化人才要素支撑作用。贯彻落实“广东技工”工程、《江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八大计划”行动方案》及《开平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关于制造业人才培育的工作部署,加大制造业人才培训载体建设,深入推进高层次人才、工程师、技能型人才培育计划,打造层次分明、规模庞大的先进制造业人才队伍。依托江门市人才“安居乐业”生态园信息系统,建立完善开平市先进制造业人才数据库,构建“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网络体系,搭建先进制造业人才交流引育平台,动态完善开平市先进制造业急需紧缺产业人才目录,瞄准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分领域探索制定专业技术人才开发路线图。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推动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营造人才干事创业环境。加强人才安居工程建设,优化升级开平英才服务,促进人才服务贴心高效。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营造良好的制造业人才成长氛围,推动制造业人才加快集聚。

落实财政金融扶持措施。加大力度引进各类金融机构,丰富我市金融供给的主体和方式,不断优化提升我市金融供给水平,支持各类基金投向先进制造业领域,优化“政银保”“政信贷”合作方式,发展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等借贷业务模式,用好“金舱”工作机制,坚决推进“金种子”计划,积极引导企业对接境内外资本市场,深化江澳金融合作对接,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健全供需高效对接的现代金融体系。

建立产业用地保障制度。充分保障工业用地供给,划定“工业用地保护红线”和产业保护区块,并纳入详细规划和严格规定比重,保证工业主导功能,加强对工业用地功能、布局等方面的科学规划。加强工业用地规范管理,鼓励探索建立与产业关联的差异化土地价格机制,支持工业用地连片收储开发,落实工业厂房开发经营和分割销售管理指导意见,加快闲置土地清理,提高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探索增加新型产业用地类别(M0),支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融合研发、创意、设计、无污染生产等新型产业功能以及相关配套服务的新型产业用地,满足新型产业发展和传统工业转型升级需求。聚焦主要产业招商目标及用地需求,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建立产业用地出让联动机制,强化市级与镇街级联动、信息共享,提高产业用地出让效率。

深化机制改革与流程优化。主动衔接粤港澳大湾区先进标准和国际经贸规则,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破解“准入”“准营”和“退出”的机制障碍,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商事登记全流程智能办、网上办、随时办、就近办,建设“政务服务无堵点城市”。推行“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探索推进商事登记跨境“离岸登记”和“微信+智能审批”,落实开办企业“1天办结”。深化市场监管综合改革,大力推行行政执法“两平台”,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建设,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反垄断执法监督,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及时落实国家税费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和解读力度,帮助制造业企业用足用好政策,确保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根、见实见效。深入推进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行试点推行投资承诺制、容缺审批机制,通过绿色通道、并联审批、一企一策、一站代办等便捷政务服务,持续刷新项目审批的“开平速度”。常态化开展“暖企”行动,落实重点企业(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运用好企业诉求平台,线上线下联动帮扶企业,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碰到的用地、环保、资金、用工等问题。

专栏 13先进制造业要素保障工程

1.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体系。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实施“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等高精尖人才引进计划。依托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开平分中心等平台,加大与“双区”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搭建先进制造业人才交流引育平台,深化校地人才供给合作,贯彻实施江门市“百名博士引进工程”,深入开展博士和博士后引育工作,加强企业博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建设,打造“智汇开平”人才引育工程。不断完善“产业+平台+项目+人才”联动机制,推动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频共振、互相促进,让高精尖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实施“产业工程师”集聚计划,持续完善制造业工程师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产业工程师与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产业工程师,持续优化工程师职业发展环境,支持鼓励工程师创业创新,培养壮大我市制造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工程师队伍。扎实推进“广东技工”工程,完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实施新生代产业工人培养、企业职工转岗转业培训等技能提升十大工程,支持企业自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全面推进新生代产业工人培养、企业职工技能提升、新型学徒培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完善开平企业与大湾区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格局。借鉴“双元制”教学模式,探索在产业园区设立“园区技校”,开展“需求对接+量身定制+送‘技’进企”,提高工业园区企业劳动者技能水平。

2.提高制造业项目金融供需对接效率。重点引进广州银行、珠海华润银行等大湾区金融机构来开平开设分行,进一步丰富金融供给主体。支持本地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制造业发展,用好开平农商银行的美丽乡村贷、真猪贷、农机贷、码上贷、商户贷等贷款产品,积极支持“一镇一品”特色农业发展,推动开平农商银行翠山湖科技支行为园区建设提供专业化全流程金融服务,推动银行主动对接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以特色、精准的金融服务带动“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引导银行针对五金水暖卫浴、纺织服装、食品等开平市传统优势行业设立专项贷款,全面振兴重点产业建设。优化“政银保”合作模式,提高我市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比重,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等核心竞争力提升。鼓励金融机构为制造业产业链核心企业提供保理、国际国内信用证、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业务。发挥江门市“金舱”工作机制作用,推动开平市内正在开工建设的制造业项目入舱储备,促成金融机构与重点优质项目实施主体有效对接投融资需求。落实企业上市奖励政策,推进实施江门市“金种子”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对接境内外资本市场,推动更多企业上市做大做强。深化江澳金融合作,合理、合法、有效利用境外低成本资金支持我市制造业发展。推动金融科技创新,鼓励我市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提升审贷效率,提高制造业企业获贷的便利性和时效性。

3.加强重大项目用地保障。依托江门市重点建设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上报开平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梳理重点建设项目的痛难点,将需解决的问题困难清单化、项目化,通过联席会议快速回复和解决。对于省、市重点先进制造业项目给予用地指标支持,优先保障主导产业、重大工业项目用地和纳税大户企业扩大规模用地,对于投资额较大、占地面积较多的项目,采用整体规划、分期建设、分期供地的模式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对于投资额度较少、增长潜力较大的项目采取租赁标准厂房或者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方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解决用地需求。建立健全储备、招商、开工、投产项目清单和土地资源数据库,对事关长远的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实行市级主导、属地配合的管理机制,高位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4.加强企业服务提质增效改革。继续推进“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力打造全数字化“掌上政府”和“智慧大脑”,优化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全力确保企业开办一天办结,大力推进“全程网办”、“智能办理”和“执照自助打印”。加强政府服务标准化建设,构建“网购式”“场景式”“导办式”服务模式,深化“一网通办”。拓展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在网上办事中的应用,加快推动实现“四少一快”。用好“粤省事”“粤商通”“江企通”等移动应用平台和“侨都之窗”政务服务自助终端,提高线上政务服务水平,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深化商事主体登记“微信+智能审批”。构建人民群众监督评价新路径,依托江门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平台,强化开平市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监督评估。推进部门间信息互联、实时共享,强化自然资源、生态、统计、税务、财政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实现政策兑现一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形成企业诉求快速反应、处置、反馈、评估的运转体系。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依托开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保障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有效实施的相关措施,建立健全落实和推进“十四五”规划的组织体系,推动有关职能部门按职责分工分头推进、密切配合,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对工作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进行沟通协调,针对项目落户、园区发展、产业规划、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统筹协调各项推进工作。强化规划指引,注重规划衔接,积极推进制造业规划与省级、市级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开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十四五”规划等规划的相互衔接、相互协调,配套实施。

(二)加大财政扶持

加强开平市科工商务局、发改局、财政局、科技局等部门的统筹联动和协调配合,针对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加快研究出台专项规划和配套政策,成立市级产业专项扶持资金,推进产业成规模集群发展。统筹利用各级部门、各渠道的资金资源,做好国家级、省市级产业专项、企业专项、科技专项、人才专项等各项扶持资金的宣传解读和组织申报工作,支持重点企业、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发展。贯彻落实江门市民营经济“十条”等企业扶持政策,深入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抓好“个转企”“小升规”工作,推进减负降本,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税种改革、支持创业创新和小微企业发展等减税降费政策,实质性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要素成本。

(三)创新治理机制

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和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牵引带动作用,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激活产业集群大中小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依托行业协会、商会、科研院所等打造若干产业集群中介服务组织,充分发挥政企沟通桥梁纽带作用,联合企业和有关部门开展产业链配套对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标准制修订和宣贯、行业市场秩序维护、质量品牌建设、对外交流合作等活动,提升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整体运转效率。探索制造业产业链扶持政策,引导企业本地化采购,提升产业链自主性和安全性。加强产业横向跨界协同合作,强化重点行业领域跨地区政产学研合作,共建国家级、省级重点产业集群。

(四)强化督查考核

根据规划拟定的指标、任务措施,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目标责任,制定工作清单、工作推进时间表,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考核,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年度评价、中期评价和总结评估,采取实地督查、专题会议研究、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全面跟踪、及时评估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分析存在问题,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和措施顺利实施。充分吸收智库和行业专家充实政策咨询顾问队伍,广泛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灵活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根据产业趋势、国内外政策和市场发展动态等因素,研究调整发展重点,不断完善并跟踪监测规划指标、政策措施。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将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落实的工作实绩纳入年终绩,强化对规模增长、结构优化、创新发展等目标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督促检查规划任务落实。

(五)加强宣传引导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推广和舆论导向作用,打造“线上”与“线下”一起抓的立体政策服务宣传矩阵,依托开平市政府门户网站、江门翠山湖高新区管委会官网、线下公共政务服务中心、电视、报纸等宣传渠道,做好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的规划宣传工作,加大对“十四五”期间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建设的跟踪报道,营造全市宣传“大声势”,扩大受众面和知晓度,调动广大制造业企业积极性,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推动全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氛围”。加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改革创新经验推广力度,结合开平产业发展成效,选取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优质企业、园区标杆,总结一批典型案例,梳理成熟经验做法,定期进行宣传推广,并推荐上报至市级、省级政府,促进成果经验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提升开平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辐射面。

附件:规划环境影响说明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相关要求,现对本规划的环境影响说明如下:

(一)本规划鼓励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产业环境影响总体可控

本规划“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坚持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主动适应新时代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要求,顺应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发展趋势,通过采取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技术改造、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促进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等措施,着力推动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推动产业供给体系更好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总体而言,本规划鼓励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均为我市立足于制造业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鼓励发展的产业,对环境影响可控。

(二)本规划确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管控措施

本规划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产业,将绿色设计、绿色技术工艺、绿色生产、绿色供应链等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广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制造体系。同时,规划编制单位将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落实严格的水资源、能耗指标统筹管理制度,推动完善各部门联审联批制度、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和动态跟踪监督制度,开展精准执法、精细管理,制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预案。在按照要求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前提下,可以较好地避免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环境保护问题。

(三)综合结论:本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合理性、可行性

开平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原则、目标明确,各制造业的发展重点、空间布局均符合国家及省相关规划要求。规划实施不会导致区域性的环境质量下降,所需资源、能源均在资源能源承载能力之内。通过加强组织领导、部门协调联动、完善体制机制和各项保障措施,规划的环境保护目标均能实现。综上所述,《开平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合理性、可行性。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