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广东开平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大力发展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智能输变电成套设备(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开平市人民政府    2023/3/23 13:26:22  我要投稿  

四、产业发展重点

(一)推动三大重点发展产业加快崛起

1、高端装备制造

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依托装备发展基础,以高端精密加工装备、装备用零部件为培育重点,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加快融入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提升高端精密加工装备的生产制造与集成应用水平,大力发展塑料加工机械等优势领域,推动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数控机床、智能制造生产线、工业机器人等装备制造取得突破。推动能源与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技术进步、规模提升,巩固输配电和控制装备领域发展优势,打造输变电装备及核心组件产业亮点,提高节能环保装备应用范围。着力提高装备用零部件配套能力和智能制造水平,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适用范围广的高端零部件,提升工业滚轮等装备用零部件制造与下游产业的协同配套水平。

专栏 1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重点领域发展路径

1.高端精密加工装备。巩固提升注塑机等塑料加工机械领域规模优势、技术水平。引导龙头企业向设计、工程开发、测试、供应链管理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延伸,从设备制造向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服务型制造转型。瞄准开平医药健康、新材料等应用需求,培育发展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高端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等配套精密仪器,培育引进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绿色化的智能制造机床、一体化生产线、关键零部件成套加工装备等智能装备制造项目。创新研发精密数控磨床、数控光整加工机床等中高端数控机床领域,重点提升数控系统等高性能配件本地化配套水平。围绕工业生产装配、涂装、焊接、搬运、加工、清洁生产等环节,前瞻发展高精度、高可靠性弧焊、装配、搬运等工业机器人、机械手项目。

2.装备用零部件。结合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围绕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器、传动装置、精密轴承、大型铸锻件等基础件和通用部件,大力吸引零部件制造企业落户,发展零部件配套模具产业,加快零部件的研发和批量生产,为整机制造提供一批高性能的关键零部件产品。依托富盛润丰等企业,提高散热器等电子设备用零部件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扩充产品规格、产品类型,提高与开平、江门及大湾区下游装备制造业的协同配套水平。推动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在装备用零部件制造中的集成应用,协同龙胜镇小微双创汽配基地大力发展汽车、轨道交通设备等技术含量高的先进装备零部件,吸引高端零部件企业落户。

2、新一代信息技术

顺应“新基建”战略下的产业发展新风向,巩固提升线路板等电子信息关键元器件生产规模优势,延伸发展智能终端等下游产业,加快培育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扩展开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外延。全面提升线路板等关键元器件的制造工艺技术水平,推动电子元器件企业提质增效和高端化转型。依托线路板生产规模优势,加快对接大湾区外溢资源,争取引进智能终端重大项目,布局发展终端配套环节,提高产业能级和竞争力。全力突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深化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生产活动关键环节的应用,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5G示范应用。

专栏 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重点领域发展路径

1.关键元器件。推动本地线路板龙头企业依利安达增资扩产,重点发展高密度互连印制电路板、特种印制电路板、柔性多层印制电路板等关键电子元器件领域,优化蚀刻、电镀、表面处理等主要工艺水平。以太平洋绝缘材料等企业为主力,大力发展覆铜板、铜箔、油墨等线路板关键上游环节,重点培育片式化、微型化、集成化、高性能化的电子元器件,提高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水平。谋划布局传感器、射频滤波器、功率放大器、5G器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领域,打造电子元器件特色优势。

2.智能终端。依托线路板和相关配套零部件的生产基础,抢抓大湾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转移机遇,大力引进手机、计算机、可穿戴设备、金融智能终端及汽车、工控等领域的智能终端生产项目,布局发展锂电池、触摸屏、摄像头、指纹识别模组、金属壳、陶瓷/玻璃盖板等终端配套环节。推动线路板生产企业与开平家电企业对接,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水平,助力家电行业向智能家居行业转型。

3.软件和信息服务。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5G创新应用发展,重点引进和培育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的应用和服务。依托开平坚实制造业基础,探索“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打造一批面向制造业的服务平台,推动制造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加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3、生物医药与健康

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康养服务三大领域,进一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水平,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巩固提升产品质量管控和康养服务水平,着力构建集研发、制造、现代服务为一体的医药健康产业体系。提高常用药品的生产规模及质量管理水平,强化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中成药等药品的特色优势,推动针对重大疾病的生物医药研制创新合作和公共平台建设,打造以技术创新为引擎的生物医药产业,加快推动江门翠山湖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园规划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依托日兴药品公司,打造药品物流配送平台,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优化医疗器械产业结构,推动卫生材料和医用耗材项目集聚,强化防疫医疗器械保障,加快推动高端医疗器械和装备研发产业化。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加快康养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具有开平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康养服务业。

专栏 3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重点领域发展路径

1.生物原料药。支持牵牛生化扩产提质,加快推进牵牛生化“年产500吨生化原料药”项目建设,鼓励新建一批符合国家GMP标准生产线,巩固提高扩大三磷酸腺苷二钠、聚肌苷酸、聚胞苷酸、谷胱甘肽等原料药产品生产规模及质量管理水平。主动跟踪专利过期不久、仿制难度大、附加值高的原料药品种,大力推进技术研发力度,加速推进生产转型,尽快加入国际认证体系。支持推动采用先进的提取纯化技术和设备提高传统生化药物的生产技术、发展微生物发酵工程、发展基因重组等现代生物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围绕医药中间体、生物原料药、医药制剂、生物技术药的产业链条,坚持重大优质仿制新药和创新药结合,积极承接国内外高端原料药以及慢病(三高)药物、抗肿瘤药物、精神神经药物、消化道疾病治疗药物等高效生物原料药项目。聚焦特色原料药,加大核酸及其衍生物类、氨基酸类、多肽与蛋白质类、多糖类、酶类、脂质类等生物原料药研发生产。

2.医药制剂。大力引进生物制药领域高精尖项目和人才团队,提升医药研发创新能力,提高在核苷酸类生物原料药等优势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大力发展针对常见疾病及重大疾病的制剂以及生物制品,积极开拓解热镇痛药、核酸药物、抗凝血药物、降血压药、降血脂药、抗肿瘤药、血栓梗塞性疾病药、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高血脂症药等领域。支持牵牛生化围绕原料药聚肌苷酸、聚胞苷酸等原料药,研发生产聚肌胞注射液、聚肌胞及原料药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打造具有成品制剂生产能力的企业集团。

3.医药中间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聚焦生物原料药中间体研发生产需求,积极拓展与省内外高校、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更多优质科创成果及项目在园区落地转化。积极开发生物催化、发酵以及从自然界提取等新技术或新的生产工艺,生产生物酶制品和符合环保条件的医药中间体,增强企业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提升中间体的生产效率与环境保护水平。积极推动高端生物医药中间体纳入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绿色生物制造”重点专项指南,推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短板技术产品“卡脖子”科研攻关。

4.医疗器械。以龙心医疗器械等本土龙头企业为着力点,推动医用导管、医用粘合剂、输液器和注射器等卫生材料和医用耗材项目集聚,加强红外体温计、抗原检测试剂盒、血糖仪、血压计、血氧仪、雾化机、制氧机、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强化医用口罩、防护面具、一次性手套、防护服等日常防护物资生产保障。面向医学影像设备、临床检验设备、先进治疗设备、健康监测设备、远程医疗和康复设备等高性能、高科技医疗装备器械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引进大湾区先进医疗器械项目。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前瞻发展可穿戴、远程诊疗等智慧医疗技术和应用产品。

5.康养服务。结合开平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赤坎古镇等,加快开发建设集养老、医疗、康复与旅游为一体的医药健康旅游和养老示范基地。吸引港澳健康养生产业转移,打造集健康监测、医疗康复、养生保健于一体的健康管理基地,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新兴服务。推动健康管理、健康文化、健康旅游等综合健康服务融合发展,培育发展高端养老服务业,鼓励社会资本兴办规模化、连锁化养老服务机构。

(二)做优做强两大传统优势产业

1、现代轻工纺织

立足本地特色产业和优势领域,重点发展水暖卫浴、纺织服装、五金制品三大领域,完善纺织服装、金属制品产业链,加大产业集群技改、数字化改造力度,提升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加快发展智能、健康、绿色、个性化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做强开平市国际卫浴创新基地、开平中国纺织产业基地,推动现代轻工纺织产业提档升级,打造特点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推动水暖卫浴产业质效提升,加快建设国际卫浴创新基地,引导企业生产高档水暖配件、智能卫浴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发展自主品牌,打响“中国卫浴博览城”品牌。加快整合本地纺织制品产业链资源,提升纺织产业自动化生产水平,做强工业纤维、高性能纤维细分领域,强化牛仔、梭织服装优势,加快产业用、医用的纺织制品开发和产业化落地。推动五金制品粗加工向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围绕建筑、汽车、高端装备等下游需求,发展标准和非标配件、高端合金制品、成套设备等高端五金制品。

专栏 4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重点领域发展路径

1.水暖卫浴。依托华艺卫浴、吉星卫浴、金牌洁具等卫浴企业,巩固水龙头、花洒等王牌产品市场优势,提升陶瓷洁具、水龙头、淋浴喷头等主要产品的市场规模。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上市融资等方式做强做大,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加快向产品设计、技术研发、质量检测、成套技术集成等高附加价值环节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具有智能感应、环保、抗污、抗菌等特殊功能的新型水暖卫浴产品和高档智能厨卫产品,重点发展智能浴室柜、感应式水龙头、抽拉式水龙头、恒温花洒等代表性新型卫浴产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支持企业应用减污、节水、节能等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推动开平市国际卫浴创新基地“一园三区”建设,核心区即金山东大道以北片区做大做强水暖卫浴优势产品的智能制造、生产加工,优化商业、居住、生态等配套设施,次核心区泮南片区围绕产业创新和高端生产需求,引进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龙头企业,集聚水暖卫浴行业创新人才,提升高端定制服务,打造开平市水暖卫浴创新服务平台,配套区月山片区推进“开平市水暖卫浴共性工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依托现有电镀企业发展基础,将分散的电镀企业纳入“共性工厂”,实施统一管理、统一监控,集中处理电镀废水,引导电镀企业集聚发展,提高污染集中治理水平,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改善区域内的环境,增强企业竞争力,引导园区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建设配套污水处理等相应基础设施、商业设施以及技术服务中心等设施。强化本地卫浴产业链建设,大力引进培育机械、基础件、铜材等配套环节,提高水暖卫浴五金标准配件和非标配件的生产水平,加强水口镇、月山镇等产业集聚地的物流、产品设计、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业配套。发挥“中国卫浴博览城”的影响力,提高“水口卫浴”集体商标影响力,树立华艺卫浴为标杆企业,打造一批个性化、时尚化的知名品牌,支持企业做好国内市场的营销推广,大力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

2.纺织服装。以联新、泰宝为龙头企业,做优做精工业纤维、化学纤维特色优势领域,重点发展应用于橡胶及子午线轮胎骨架及工业输送带、吊装带、牵引带、线缆绳管等领域的涤纶工业长丝、浸胶工业帆布等工业纤维产品,针对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医疗等下游行业应用需求,发展一批高科技、高性能的纤维及纤维中间体产品(包括PTA、MEG和添加剂)。支持纺织面料生产企业应用高产、节能新型纺纱、织造工艺技术和新型染色、印花、自动控制及在线监测等新技术,研发生产具有抗菌、抗静电、吸湿排汗等作用的功能型纺织面料,推动建设纺织服装集聚区(塔山工业园)。支持奔达纺织等纺织服装龙头企业加强产业资源整合,完善面料、辅料、设计等纺织服装全产业链条,加快发展牛仔成衣,梭织成衣等优势产品,打造自主服装品牌。延伸发展产业用纺织制品,以丝网,产业用布、无纺布,帐篷布、再生纤维等为突破,在汽车内饰、高铁交通等领域加快引进培育一批产业用纺织品项目。围绕医疗应急需求,加快推动手术衣、床单、口罩、手套、纺织仿生器官等医用纺织制品的研发生产。

3.五金制品。依托瑞信家具配件、新金荣制桶等龙头企业,提升在家具五金配件、金属家居用品、金属装饰用品的规模优势。依托志特新材料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建筑铝模、铝材、钢构、脚手架等常用金属建材及制品。依托大昌铜材等铜合金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机械传动件和固定件、汽车散热器、汽车制动系统管路、液压装置、螺旋桨、铜线材、冷凝管等铜材制品,大力培育引进铝合金、不锈钢、镁合金精深加工项目,布局发展装备用高强度合金制品、轻质汽车合金制品、高等级建筑用合金制品、高性能精密合金板等产品,促进五金制品结构向高端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完善上游材料-模具制造-五金制品制造的全产业链条,发展壮大与五金制品配套发展的五金模具制造项目。提高五金制品研发设计水平,推动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加强在线工艺和质量监控、自动输送包装、智能仓储、智能管理。

2、现代农业与食品

巩固提升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优势地位,进一步提升大米、马冈鹅、茶叶、禽蛋等本地特色农业优势,扩大大米、茶叶种植面积和畜禽养殖量,推动农产品深加工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以“开平优品”为依托,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强农产品种植(或养殖)、加工、分类、包装、交易、配送全产业链、全过程的溯源体系建设,加快推动中央厨房(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食品产业协同创新、检验检测认证平台。大力发展茶树种植业,打响“开平大沙茶”区域品牌,打造生态茶园,发展绿色有机茶、无公害茶等高端茶叶。持续优化食品产业链和食品结构,推动调味品、休闲方便食品、饮料等产业发展壮大,加快辣木等特色农产品在保健领域的深加工应用,打造一批知名食品品牌企业,鼓励发展高附加值的功能性食品、绿色食品、定制食品。

专栏 5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重点领域发展路径

1.粮食及加工产品。加大优化水稻种植面积,加大优质稻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大力发展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建设绿色、精细的良种繁育基地和标准种植示范区。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大力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提升粮食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和全程机械化生产服务能力。引进和培育大米加工企业,增强加工转化能力,统筹推动大米精深加工与初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提升粮食附加值。加强大米品牌培育,打造富有知名度的开平大米品牌。加快推进功能性水稻稳糖米产业项目,建设功能性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及万亩示范基地,重点发展面向糖尿病人等特殊人群需要的富含营养元素的功能性大米产品。依托蚬冈镇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粮食仓储加工及物流项目,支持建设绿色储粮设施和智能化设备,完善粮食仓储、物流等配套,打造成集粮食收购、仓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粮食产业综合性库区,整合利用项目周边土地资源,支持入库企业开发米粉、大米淀粉、大米蛋白产品、米糠油等稻谷深加工产品,以开平市镇级行政区品牌建设切入点,引导发展“马冈优品濑粉”“大沙优品濑粉”“蚬冈优品侨心饼”等粮食深加工企业。

2.畜禽水产。以汇鹅晟为龙头壮大马冈鹅产业,以创建国家级广东马冈鹅产业集群和马冈鹅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目标,强化马冈鹅提纯复壮和保种繁育;以圣迪乐、绿皇农牧、温氏农牧为龙头,着力发展肉鸡、禽蛋等畜禽养殖业,做优黄羽肉鸡种苗,探索生态养殖模式,支持由龙头企业或行业协会牵头制定养殖环境标准、投喂饲料标准、饲养过程技术规程、污水和粪便处理标准等,鼓励建设标准化养殖示范场,促进养殖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推进生猪养殖实现产业化、园区化、工厂化养猪。加快推进全市生猪养殖场污染治理建设和完善,实现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综合利用,切实做好非洲猪瘟等防控工作,全面实行动物屠宰检疫电子出证,有效控制生猪产品质量,恢复并稳定生猪产能;以开平市淡水鱼产业园及市级、省级、国家级健康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为基础,逐步推广高值优质养殖品种,大力推广健康生态水产养殖模式。鼓励养殖户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升级改造,引导建设“桑基鱼塘”“鱼菜共生”“鱼草(稻)轮作”“鱼果复合”等景区公园型循环农业模式,创建一批“景观优美、设施完善、技术先进、绿色生态”的现代化美丽渔场;支持发展畜禽屠宰及精深加工业,开发经营便捷即食或半成品等多种形式的畜禽产品;强化商超对接和电商销路,开展品牌宣传和推广,提升马冈鹅、黄羽肉鸡等名优畜禽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3.茶叶。支持发展大沙有机生态茶,赤水金花茶等特色茶叶,大力发展茶树种植业,做好大沙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创建工作,打造生态茶园,提升加工制作技术,鼓励发展无公害茶等高端茶叶,创新发展柑红茶等精深加工新产品;以“开平大沙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契机,借助“互联网+”等新型宣传渠道,创响“开平大沙茶”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大沙茶品牌影响力;依托开平丰富的华侨资源,进一步打开珠三角、港澳等发达地区以及国际大市场,将大沙镇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有机茶乡”;推进茶产业创业园、茶叶庄园,产业、养生、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休闲养生基地、教育培训基地、大健康旅游基地等新型业态。

4.南药。以辣木、石斛等特色中药材为核心,推动种植、精深加工一体化发展,深挖中药材价值,探索打造集医药科研、精深加工、休闲观光、科普为一体的特色南药综合体,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5.饲料及宠物食品。以鸿宝饲料为龙头,大力发展畜禽饲料,优化微生物发酵等核心工艺,提高饲料酶制剂、抗菌蛋白、天然植物提取物等主要饲料产品的制造水平,加快发展新兴生物饲料等绿色高效饲料产品;鼓励发展宠物主食、宠物零食和宠物保健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发展新兴生物饲料等绿色高效饲料产品。

7.调味品及发酵制品。依托味事达、广合腐乳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方便调味品,支持发展腐乳等发酵制品,鼓励开发无添加、低盐和有机等健康产品;着力引进专用调味品、火锅调料、蒸菜调料等加工项目,扩展产品种类。

6.休闲方便食品。支持嘉士利等龙头企业增资扩产,重点发展糖果、饼干等领域,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食品生产销售和ODM企业,进一步提升集群化发展水平。支持企业投入研制绿色、低脂、低糖的功能性食品,丰富产品结构。

7.饮料和精制茶。提升鸿福堂等龙头企业品牌影响力,重点发展果汁和蔬菜汁类饮料、植物蛋白饮料,鼓励企业研制科技含量高、文化内涵丰富、岭南元素突出的新型特色功能饮料。延伸发展多元化特色风味茶饮料,以发展新式茶饮文化和平台经济为切入点,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终端茶饮产品消费市场。

8.营养保健品。依托特色南药种植优势,延伸发展辣木籽、辣木根、辣木菜、石斛冲剂等营养保健产品。推动健之源等骨干企业提质增效,加快推动对于灵芝、虫草花、牛大力等特色农产品在保健养生领域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提升本土老字号品牌建设。引导企业紧抓电商、直播等新型宣传渠道,提升品牌营销推广水平,提升本土老字号品牌建设。

9.中央厨房(预制菜)。紧抓“懒人经济”的东风,依托马冈马冈鹅等开平农业特色优势,全力打造开平中央厨房工程,以预制菜为切入点,引进和培育一批预制菜加工企业,推动水仔口健康食品产业园羊奶及羊肉预制菜加工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支持预制菜加工产业项目实行统一原料采购、加工、配送,形成集约化、标准化的操作模式,推动预制菜加工企业“就地取材”,与本地农业“强强联合”,鼓励企业自主研发预制菜品种,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预制菜模式,延长农业产业链,推动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向标准化、集约化发展,以广东新供销天平冷链物流为龙头,完善冷链仓储物流配套,推动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物流运输、餐饮服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开平农产品走上现代产业化道路,打造湾区菜篮子工程的“升级版”,实现开平农产品价值的最大化。

(三)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1、先进材料

重点发展先进化工材料、现代建筑材料、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包装材料四大领域,培育发展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围绕大湾区下游市场应用需求,加快资源整合和集约利用,拉长延伸产业链,强化开平先进材料产业特色优势。重点发展高性能、高分子的聚合物、纤维、涂料、橡胶、黏胶材料等先进化工材料,加强同链条企业地理集聚和产业协同,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绿色制造水平。推动建筑材料制造转型升级和新产品拓展,提升以金属建材、水泥、陶瓷等为主的现代建筑材料发展优势,推动建筑材料生产与建筑工程行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集成式、装配式建筑及建筑部品等前沿领域,重点发展PHC预应力管桩、预制墙板、楼板、梁柱、楼梯、阳台等新型建筑构件,支持金属建材、水泥、陶瓷与人造板材、管材等配件材料集成应用,推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各式成品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智能化应用。积极发展金属材料深加工,巩固提升铜合金加工优势,引进培育铝、镁合金加工项目,布局发展装备、汽车、船舶等领域应用的高强度、高性能合金制品,完善材料制造-材料深加工-高端合金制品的产业链条布局,推动先进金属材料的功能化、高端化、终端化发展。大力推动塑料、玻璃、纸包装材料转型升级,依托苍城镇粘胶材料产业基础,鼓励企业采用无胶复合、无菌包装技术、可降解塑料材料等新型环保型技术和材料,发展新型环保黏胶材料,推动粤玻实业等龙头企业开发新型玻璃包装材料,推动东发纸业、镇威纸业等龙头企业改造提升纸制品加工技术和印刷工艺,发展印刷适应性好、缓冲性强高强度、功能化、环保型、印刷精细的纸包装制品,推动包装材料生产企业与饮料、调味品等下游行业深化合作,发展定制化、个性化生产,鼓励本地龙头企业向整体包装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围绕太平洋绝缘材料等龙头企业,以下游的电路板、电子元件制造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敷铜箔层压板、半固化片等半导体材料及专用电子化学品,主动对接珠三角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配套需求,加大力度引进电子信息材料项目。依托江门市新能源材料全链条布局,积极推进汤谷新能源等现有企业技术创新、产能扩张和市场份额提升,扩大在正极材料上的优势,大力引进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材料等环节的重大项目,在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中占得先机。

2、安全应急与环保

以节能、环保两大领域为重点,大力支持开发节能环保装备、产品、设备及相关技术服务,鼓励研制生产新型环保材料。持续提升能源与节能环保装备研制水平,依托海鸿电气、敞开电气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智能输变电成套设备、智能电网用户端设备等输变电装备领域,提高变压器、电机等核心组件的自主研发水平,巩固提升输配电和控制装备领域发展优势,扩大智能电网设备的应用范围。推动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和生产,围绕水暖卫浴等传统制造业低碳转型、清洁生产需求,大力支持开发环保产品、设备及相关技术服务,推动发展鼓励研制生产新型环保材料,畅通重点产业资源循环利用,引导相关行业开展资源回收拆解、回收再利用等业务,支持开平市百合静脉产业园做优做精废弃物处理及循环再利用产业,探索采用“园中园”、工业园区就地改造或制造业聚集区就近选址新建等方式,建设一批集环保装备制造、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等为一体的环保产业园区,通过废弃资源循环利用、废水废气集中处理、能源综合管理等技术,保障污染物达标排放,提高水循环利用率,打造“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提升企业产能,实现产业空间的转型升级。依托来纳特种车等优势企业,争取在负压救护车、应急救援车等应急救援特种装备制造项目引进方面实现突破。

五、产业空间布局

(一)优化全市制造业布局

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目标,以江门翠山湖高新区核心区即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为核心,整合月山、水口、沙塘、苍城等镇土地,打造高水平大型产业园区。

强化江门翠山湖高新区增长引擎地位。推动江门翠山湖高新区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轻工纺织为主导产业定位,高标准开展园区招商选资工作,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持续提升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落实“园区再造”工程,立足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北组团功能定位,推动江门翠山湖高新区加快融入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建设,加强对欧招商与合作,强化科技研发、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保护、质量标准认证等领域对接衔接,以开放合作塑造园区发展新动能。紧抓“深中通道”重大机遇,发挥园区区位交通优势和省级高新区园区优势,主动承接大湾区发达城市的产业溢出,全方位对接深圳、广州、佛山,大力引进更多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引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力争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江门翠山湖高新区产业向集聚化、规模化、资本化、高端化迈进,打造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的重要支点。积极推动江门翠山湖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园规划建设,发挥牵牛生化制药有限公司龙头带动效应,面向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开展靶向招商,吸引国内外生物医药优质企业入驻,高标准建设专业产业发展平台。

加快推动江门翠山湖高新区扩容提质。细化江门翠山湖高新区扩容工作推进节点,压实部门责任,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稳步推动江门翠山湖高新区扩容方案通过江门市政府审议并向省工信厅报备,确保2023年上半年顺利完成扩园,整合榄坑水库片区7.256公顷、翠山片区48.3866公顷、月山片区76.3276公顷、长沙开元片区125.1182公顷、月山共性工厂片区101.2233公顷土地。推进江门翠山湖高新区平台产业规划一张蓝图,以江门翠山湖高新区为核心,以沈海高速(开阳高速)、274省道、325国道和翠山湖大道2条延线道路为连接,东联月山、水口,西联沙塘、苍城,加大工业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的统筹整合力度,打造高水平大型产业园区。明确各片区的主导产业和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聚集区。水口镇着力推进水暖卫浴行业提质增效,加快省产业集群工业互联数字化转型试点水口水暖卫浴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月山镇加快发展水暖卫浴配套产业,着力建设水暖卫浴产品电镀共性工厂,沙塘镇依托医药产业基础,联合江门翠山湖高新区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苍城镇着力推动新型包装产业集聚发展,打造新型环保粘胶材料基地。

谋划建设一批专业园区。强化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优势,以龙头企业、大型项目为引领,整合制造、研发、物流等配套资源,发挥各镇街资源优势,推动各产业链环节协同布局,围绕水暖卫浴、中央厨房(预制菜)、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谋划打造产业集中度较高、核心竞争力强、配套完备的专业园区。加快开平市国际卫浴创新基地“一园三区”建设,积极推动规划范围内土地整合工作,促进产品制造、配套电镀、产品研发、产品服务、居住等功能区协同布局,提高水暖卫浴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推动龙胜、三埠、长沙、百合等镇街工业集聚地转型优化。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制造业发展空间,推动镇街、村级工业园提质增效,实现全方位优化拓展产业空间,高效合理配置产业资源,发挥重点企业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中布局,打造若干个特色突出、配套完善的产业发展基地,做大做强镇级经济。其中,龙胜镇发挥作为广东省五金橡胶专业镇的优势,推进龙胜镇小微双创汽配基地(龙胜镇金牛山产业园)改造升级,升级壮大汽配五金产业,全力打造大湾区汽配活力小镇。三埠街道有序开展三埠港搬迁、港口经济区项目征收土地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全力推动三埠港区向内河综合大港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开平市三埠新港临港产业园区规划编制、控规调整和土地平整工作,全力打造集内河航运、仓储物流、现代商贸、临港工业于一体的临港经济,为开平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港运业务、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对接合作奠定良好基础。长沙街道大力实施“强二进三”,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提升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产业,加快都市经济发展。百合镇着力壮大发展百合静脉产业园,发挥园内已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理优势,推动废物回收及再资源化利用与先进制造业功能衔接,打造“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发展壮大产业经济,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有关部署增添助力。加快推动赤水和安村委会红溪小学校舍、三合村委会旁小学校舍及金鸡等地旧地盘活,推动土地办证及控制性规划调整,支持引进纺织服装等产业项目。

(二)提升园区产业承载力

推进制造业用地整合优化。建立以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单位增加值能耗等为核心指标的“亩均效益”制造业高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加快建立增量项目准入标准、项目承诺惩罚约束机制。充分挖掘企业内部土地空间潜力,鼓励企业利用闲置厂房、预留用地及改扩建等方式增资扩产,提高土地综合效益。加快落实针对工业厂房开发经营和分割转让的扶持办法等各项促进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有关政策,强化投资强度和工业用地产出效益考核,加强土地出让合同履约管理,对超过一定期限不开工建设的项目坚决予以收回,推动闲置土地清理。进一步完善工业用地政策,鼓励相关市属国有企业加大“工改工”参与力度,探索连片“工改工”升级改造新模式。加强入驻项目源头把关,严防工业空间被侵蚀或低效利用,全面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基地、新型产业用地的工业效益产出。加快村、镇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出台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扶持政策,全力推进村、镇级工业园“整体连片”改造提升,加强监管力度,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支持村镇工业园(集聚区)改造提升后就近纳入省级工业园区管理,结合“三旧”改造支持相关园区升级改造项目用地提高容积率,有效盘活村、镇级园区土地资源。

健全产业园配套设施。在全市工业园推行“七通一平”标准化建设,完善园区公共服务中心、物流中心、变电站、电商清关中心、污水处理厂、供气站等工业配套。加强园区生活性服务业配套,加快建设连接城区、生活区与园区的交通干道、定点公交建设,大力完善园区与主城区的公共交通体系,加快工业园与城区生活空间的融合。支持工业园规划建设融合研发、创意、设计、无污染生产等新型产业功能以及相关配套服务的新型产业用地,满足新型产业发展和传统工业转型升级需求。重点加强江门翠山湖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升格“九通一平”,加快国家电投集团燃气热电项目建设、推动华润燃气公司高效运营,持续降低园区企业的用电、用热、用气以及用水等主要要素成本。推动5G在江门翠山湖高新区的布网和应用,谋划5G园区、智慧园区建设,配合江门创建“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积极推动园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将江门翠山湖高新区打造为开平市“城市新区”为目标,科学做好产业、商务、居住功能分区,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和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不断优化升级人居环境,加大江门翠山湖高新区及周边区域生活、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提供完善的社区化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国际一流智慧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以城促产、以产育人、以人强产的“产城人”高度融合,打造成为生产、生活、消费多点支撑的综合型园区。

(三)创新园区运营管理机制

探索实施“市领导小组+管委会(指挥部)+开发公司”模式,依托开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建立由我市主要领导直接挂帅、高位推动的领导机制,实现区镇两级统筹管理,整合各级力量、各方面要素强力推进打造大型产业园区、推进江门翠山湖高新区融入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优化园区开发和运营管理模式,加强与省级专业规划机构的合作,做好“大集聚区+专业园”的产业规划和长远建设规划,抽调一批年轻化、专业化干部到江门翠山湖高新区挂职或任职。借鉴先进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经验,引进顶尖运营理念和专业管理团队,对江门翠山湖高新区及各产业集聚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发,推动园区设施专业集成、投资集中、效益集约。全力引进园区战略合作企业,加快推动宏发高新产业城项目建设,完善“园中园”发展机制。推动成立国资开发公司,积极鼓励本市国资开发公司联合产业园开发运营领域的先进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土地开发与运营和招商引资,完善“园区管委会+开发投资公司”共建共投开发模式。

六、重点任务与工程

深入贯彻开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围绕制造业集群强链、创新强核、优化升级、主体壮大、产品品质提升、布局优化、开放合作、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

(一)产业链条协同推进,构建高竞争力制造业集群

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主动对接“双区”的产业布局,全力支持全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贯彻落实江门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部署,深入实施“产业振兴”行动:以新兴产业为引领,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三大重点发展产业加快崛起,成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筑牢传统产业基础,做优做强现代轻工纺织、现代农业与食品两大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产业链价值链整体跃升,加快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发展新动能,重点培育先进材料、安全应急与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做大规模,打造全市先进制造业产业发展新增长点。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重点产业,着力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四基”产业基础能力,加大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工业基础软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业和产业基础技术等领域科研攻关力度,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

提升集群产业链发展水平。探索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完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产业链关键节点布局,协同推进产业全链条发展。做好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工作,围绕重点产业链加强靶向招商,促使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强化产业链自主性,壮大发展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优势企业的根植性。积极配合江门推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加快融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

专栏 6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建设工程

1.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实施“链长制”,围绕产业集群的重点发展领域,选取全市重点产业链,由市领导分别担任各产业链“链长”,组建工作专班,构建“一链长、一专班、一产业、一体系、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建立产业链联动协调机制。发挥好“链长”和“链主”企业的作用,共同携手培育产业发展,加快完善“五个一”工作清单(每个产业链一套产业链图、一套重点企业名录、一套重点项目清单、一套重点招商企业名录、一套创新和服务体系),全力推进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

2.推动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循环。围绕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抓好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工作,重点针对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产业链,全面梳理汇总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重要节点,绘制重点产业链“路线图”,找准产业链薄弱和关键“卡脖子”环节,建立重点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库,摸清核心环节、关键零部件等配套环节的生产分布,绘制重点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图谱,引导重点企业通过技术引进、股权并购、合资合营、协同创新等模式,稳定和提升开平重点企业在国内外产业链、供应链的地位,梳理开平重点产业上下游企业名录和需求清单,全力打通人流和物流堵点,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序运转,积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进口替代,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循环。

3.促使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发挥江门市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依托江门市重点企业(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等重大项目服务机制,立足全产业链发展,加强重大项目全市统筹,围绕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加快推动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投产,强化产业链自主性,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4.培育国家级、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和创新集群治理,鼓励发展产业集群促进机构(中介组织),培育产业集群战略咨询支撑机构,构建“一集群一机构”的新型集群发展促进机构体系、开放协同的公共服务体系,发挥产业组织机构的行业力量,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加快提升创新能力,构建协同创新生态体系

开展重点核心技术攻关。打好“院士牌”“大科学装置牌”,聚焦基础技术和关键领域,大力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广东强芯”等重大任务,加快实现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协同推进新材料、电子信息、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

建设高水平先进制造业创新平台。聚焦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高水平制造技术创新中心、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先进制造业创新研发平台。推动龙头企业自主设立创新型研发机构,落实企业技术中心资金奖补政策,建立支撑制造业重点领域发展的创新网络,带动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提升。积极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增强高端创新要素吸附能力,与广深港澳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高等院校、创新引擎企业等机构单位深化合作,高质量推进江门市“双百工程”,推动开平与广深港澳高校、研发机构高水平建设共性技术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争取引进一批高端科创项目。

构建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建立梯队发展、逐级提升的高企发展培育体系,强化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汇聚、产业升级中的支撑作用。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配合江门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活动的政策扶持。

专栏 7先进制造业基础能力提升工程

1.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全力贯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江门计划”工作部署,充分对接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广东强芯”等领域,鼓励重点企业与大湾区高校院所合作参与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将研发补贴等政府扶持前移,政府资源向“从0到1(基础研究)”阶段和“从1到100(工程化)”阶段的技术攻关倾斜。对于材料、设备、制造业技术等不同产业不同领域的技术攻关项目,谋划打造一批应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研发一批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和产业化能力的关键技术成果。立足产业发展实际,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开展项目合作、协同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国产自主化。

2.依托“院士牌”“大科学装置牌”大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以乡情为纽带,以产业为支撑,加强与开平籍院士的密切联系,深化院士团队与本地研发机构、企业的对接合作,加快建设院士工作站、联合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导入院士团队的创新成果、项目资源、人才、资金。加快协调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完成基建工程,重点推动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粤港澳大湾区人类重大疾病大动物模型联合创新基地等前沿创新平台建设,积极配合谋划打造中科院中国(江门)国际科学小镇,支持中微子科普研学基地、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加强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对接,搭建企业和专家合作平台,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合作。

3.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落实技术交易等补助政策,探索形成以技术入股、利润分成、销售提成为主要形式的合作机制,让创新人才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得到合理回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在开平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领域,筛选市场容量大、成长性好的重点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和专利转化项目给予支持。探索建立全市重点产业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创新目录,对于材料及零部件首批次、软件首版次、装备首台套应用等创新成果转化给予政策扶持,为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形成提供应用场景。

4.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体系。拓展深化开平产业与大湾区高校、研发机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与港澳联合共建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转化平台,推动更多优质科创成果在开平转化。推进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充分利用全省统一的科技成果信息公开平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数据库和技术标准,拓宽开平科技信息获取渠道,提高开平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汇聚先进制造业集群各个领域建立的创新平台科技力量,建设一批国家和省市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引进一批熟悉专业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技术经理人,搭建江门制造业与大湾区高校科研、人才团队的对接桥梁,推动技术、产业、资本的有效配置,让更多应用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先进科技成果在开平率先落地转化和产业化。

(三)促进主体提质,推动制造业企业融通发展

大力培育制造业骨干企业。加大针对性支持和招商选资力度,引进一批优势突出、竞争力强、产业带动性强的“链主”企业,主动对接国内外行业龙头、国字号等优质企业,力争引进一批投资超30亿元、50亿元的特大工业项目。重点抓好产值10亿以上骨干企业梯队培育,支持泰宝、依利安达、嘉士利、味事达、华艺、威技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企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落实总部企业认定和奖补政策。常态化开展“暖企”行动,落实重点企业(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运用好企业诉求平台,线上线下联动帮扶企业。

壮大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持续深入推进企业“倍增计划”,建立企业成长监测体系和数据库,推动一批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倍增。聚焦开平先进制造业细分行业领域,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加大力度推动“小升规”,大力推进“小升规”,完善“小升规”企业培育机制,落实工业“小升规”奖补政策,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认定一批省级中小企业示范平台示范基地,加快推动重点防疫物资企业实现“小升规”,扶持企业发展壮大。

建立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链相关企业建立紧密协作关系,以龙头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为核心,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在协作引领、产品辐射、技术示范、知识输出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以大带小、上下联动,通过相互采购、配套集成、抱团发展,推动产业链相关企业建立紧密协作关系,提高中小企业的发展动力和经营效益。鼓励大企业、平台型企业建设产业链生态,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产业链建设小微企业双创载体,以数据和资源赋能支持中小企业,推动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

专栏 8先进制造业企业主体建设工程

1.实施制造业骨干企业外引内育。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和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着力发展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提升产业层级和结构。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发展总部经济,落实总部企业的认定、落户、经营贡献等奖励,以及办公用房、人才个税等补贴,持续认定一批总部企业,加快形成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引进一批“链主”企业,提升企业国际化发展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

2.推动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持续深入推进企业“倍增计划”,“十四五”期间推动超过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倍增。聚焦开平先进制造业细分行业领域,“十四五”期间培育20家以上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小微企业上规模发展,完善“小升规”企业培育机制,落实“小升规”企业一次性奖励、贴息扶持和其他额外奖励扶持,鼓励、引导和支持小微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十四五”期间推动不少于100家企业实现“小升规”。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十四五”期间认定不少于3个省级中小企业示范平台、示范基地。

3.深化“暖企业、促投资”行动。实施重点企业(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完善差别化服务体系,让有限的政策资源更多向优质企业、有实质性提升生产经营质量动作的企业倾斜。依托“江门市工业企业诉求办理系统”及“江企通”微信小程序等线上服务,推动线上线下联动,主动为企业提供优质、精准服务,打造政企良性互动的发展环境。

(四)加强两化深度融合,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融合进程。通过费用补贴、资金扶持等方式,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落实省新一轮技术改造支持范围扩展至软件、信息化改造等领域等措施,鼓励企业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工艺流程和提升制造效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提升质量效益为目标,坚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并行推进,以重点企业在关键环节应用形成示范带头效应,推动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3D打印设备、智能传感器等智能制造装备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扎实推进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引入智能化转型“头部”服务商,强化提升云应用与服务技术产品提供能力,支持企业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广泛应用,开展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培育,推动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实施数字化升级,构建高水平、全方位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

促进产业跨界深度融合。一是促进先进制造业与建筑业深度融合。支持建材工业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网络协同、平台集成、线上对接等方式,实施产业链协同和大中小企业资源融通,带动建材制造行业整合资源,赋能建筑业发展。培育引进针对中小建材企业的信息技术供应商及产品方案,建设第三方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在线提供工业软件、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物流仓储等服务,促进建材工业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支撑数字化转型进程。二是加快先进制造业与农业融通发展。巩固提升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优势地位,进一步提升大米、马冈鹅、茶叶、禽蛋等本地特色农业优势,扩大大米、茶叶种植面积和禽畜养殖量,推动农产品深加工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以“开平优品”为依托,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强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分类、包装、交易、配送全产业链、全过程的溯源体系建设,加快推动中央厨房(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食品产业协同创新、检验检测认证平台。大力发展茶树种植业,打响“开平大沙茶”区域品牌,打造生态茶园,发展绿色有机茶、无公害茶等高端茶叶。三是提升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商贸会展、信息服务和科创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与港澳工业设计深入合作,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和工业设计中心,积极推动我市企业参加江门市“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加强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对接,大力引进、培育、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创新物流发展方式和运营模式,鼓励物流企业发展嵌入式、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深入制造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回收等环节,扩大物流企业服务制造企业的范围和深度。推动先进制造业与会展业、电子商务等商贸服务业深度融合,依托江门开平市农村电商产业园,加快推动丝苗米、大沙高山茶等传统农产品“触电”升级。推动龙头制造业企业实现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延伸和提升价值链,大力发展专业化、协同化、智能化服务型制造。

专栏9先进制造业赋能升级工程

1.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计划。落实省技术改造政策措施,通过事后奖励等方式支持企业实施提质增效、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等项目,支持企业购置先进智能制造设备,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十四五”期间引导50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2.加快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推动重点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3D打印设备、智能传感器等智能制造装备,加快发展供应链智能化管理、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慧物流等技术和装备应用,发展一批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推动智能制造单元、智能产线、智能车间建设,实现全要素全环节的动态感知、互联互通、数据集成和智能管控。组织专业机构开展企业现场咨询诊断,推动智能制造服务供需对接,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方面的示范项目和标杆企业。

3.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加快5G基站规划,优先在江门翠山湖高新区等制造业集聚区构建连续覆盖的5G网络,支持企业打造5G智慧园区、5G智慧工厂,打造一批5G应用标杆示范。“十四五”期间引进和培育3家以上优秀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开展工业互联网供需对接,推广“云平台+工业APPs”改造升级模式,支持重点企业集成应用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广应用在线采购、车货匹配、云仓储、区块链库存管理等新服务,打造3个以上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推动300家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支持重点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实现跨生产基地、多供应商之间制造资源协同。

4.推进产业集群数字化协同升级。实施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合作伙伴计划,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公共服务支撑平台,推动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智能装备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组成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联合体,加速集群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步伐。鼓励并支持服务商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沉淀特定场景数字化解决方案经验,打通原料采购、产成品品质管理、库存管理、物流配送、渠道销售管理等环节,带动全链条数字化升级,建立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机制,提升产业集群的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创新能力,抓好水暖卫浴、纺织服装、休闲食品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工作,以全产业链智能制造赋能为抓手,推动水口镇水暖卫浴产业申报省特色产业集群。

5.促进制造业与建筑业深度融合。以建筑产业联盟为中心,通过网络协同、平台集成、线上对接等方式,实施产业链协同和大中小企业资源融通,带动建材制造行业整合资源,赋能建筑业发展。培育引进针对中小建材企业的信息技术供应商及产品方案,建设第三方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在线提供工业软件、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物流仓储等服务,促进建材工业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支撑数字化转型进程。

6.加快先进制造业与农业融通发展。巩固提升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优势地位,进一步提升大米、马冈鹅、茶叶、禽蛋等本地特色农业优势,扩大大米、茶叶种植面积和禽畜养殖量,推动农产品深加工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以“开平优品”为依托,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强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分类、包装、交易、配送全产业链、全过程的溯源体系建设,加快推动中央厨房(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食品产业协同创新、检验检测认证平台。大力发展茶树种植业,打响“开平大沙茶”区域品牌,打造生态茶园,发展绿色有机茶、无公害茶等高端茶叶。

7.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支持企业聚焦核心业务和产品,加快服务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鼓励企业拓展大型及关键设备的在线数据采集、运行分析、故障诊断、系统维护和设备升级等增值服务,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专业化、系统化、智能化的制造服务,支持大中型企业将生产流程中的非核心但具有优势的原料采购、研发设计、咨询管理、物流运输等环节从原企业分离,设立具有独立法人的企业,提高向全社会提供高水平专业化服务的能力。以制造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导向,聚焦研发设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外包、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节能环保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信息增值服务等领域,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融合发展生态,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