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四平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推进伊通、双辽、梨明变电站扩建工程和范家屯变电站输变电工程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四平市人民政府    2023/2/14 17:47:45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导读:近日,四平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四平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四平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将发生深刻变化,新型工业化仍然是一个长期且紧迫的战略任务,能源发展要与之相匹配。全方位打造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主网与配网、城网与农网、电网与电源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提升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水平,满足四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为新能源接入创造条件,重点推进伊通、双辽、梨明变电站扩建工程和范家屯变电站输变电工程,谋划新增500千伏变电站,加强四平500千伏电网结构,提升地区供电能力和新能源外送能力。到2025年,建设66千伏项目37个、10千伏项目2389个。


四平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按照吉林省“十四五”期间将牢牢把握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总体部署,根据《四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能源发展基础

(一)资源情况。

四平市能源发展具备较强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风能、太阳能、生物质等能源发展潜力较大,传统化石等一次能源资源较为缺乏。

风能方面。全市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在5.5-7.5米/秒之间,风功率密度在250-420瓦/平方米之间。整体趋势为西部风能资源较好,其他地区相对略低。

太阳能方面。全市可利用光照资源充沛,西部双辽地区太阳辐射可达到5100兆焦/平方米以上,其他地区可达到5000兆焦/平方米以上。

生物质能方面。作为吉林省重要的农业基地,生物质资源属于吉林省最丰富地区之一,秸秆资源量可达600万吨/年左右,畜禽粪便量可达500万吨/年左右。

地热能方面。全市有多处可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其中伊通满族自治县深部地热资源量潜力相当于1500万吨标准煤,地热水温可达74摄氏度,具有供热和制冷潜力。

化石能源方面。煤炭保有资源储量约1300万吨,目前年生产量较低,基本全部由域外购入;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约6亿吨,可开采储量约9470万吨,目前年生产量约10万吨;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约1900亿立方米,目前年生产量约580万立方米。

(二)“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情况。

“十三五”期间,四平市能源发展按照“强基础、调结构、促发展、可持续、重保障”的原则,能源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清洁取暖工作成效显著,光伏扶贫取得丰硕成果,电力及天然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能源储备能力明显增强,新能源基础设施实现突破,有效保障了四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能源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能源生产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供给保障能力提升,满足全社会生产生活用能需求。截至2020年底,全市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346.5万千瓦,其中火电255万千瓦,占比73.6%;风电54.1万千瓦,占比15.6%;光伏发电31.8万千瓦,占比9.2%;生物质及垃圾发电4.8万千瓦,占比1.4%;水电0.8万千瓦,占比0.2%。2020年全年发电量117亿千瓦时。“十三五”期间,全市电力装机规模增长60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增长1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增长30万千瓦,全市全口径发电量增长32亿千瓦时。2020年,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成型化燃料68万吨。

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全市风电、光伏、生物质等非化石能源发展较快,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稳步提高。2020年,全市全社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425.88万吨标准煤,“十三五”期间,积极采取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措施,通过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降低了61万吨;天然气消费显著增加,占比由1.43%提高到3.24%,天然气气化率达到90%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量30.64万吨标准煤,占比提高到7.19%;2020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达到51.98亿千瓦时。

清洁取暖工作成效显著。中心城区冬季供暖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锅炉房供热为主,以生物质、天然气、电能供热为辅。四平市城区清洁能源取暖面积达到3673万平方米,清洁取暖率为91.78%;四平市所辖县(市)清洁取暖面积达到4312万平方米,清洁取暖率为70.6%。

光伏扶贫取得丰硕成果。大力开展光伏扶贫促进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助力精准扶贫。“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建成1个集中电站、85个村级电站,合计装机容量为4.77万千瓦,总投资3.35亿元,经过三年多的建设、运营,全部并网发电,村级电站收益合计达到947.08万元。

专栏一 “十三五”四平市光伏扶贫成效

集中电站:装机容量合计3万千瓦,总投资2.06亿元,位于双辽市。

村级电站:共85座,合计装机容量1.77万千瓦,总投资1.29亿元,其中铁东区2座,铁西区1座,伊通县2座,梨树县3座,双辽市68座,辽河垦区9座。

电力及天然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电网建设加快,网架结构更加合理,供电可靠性进一步增强。“十三五”期间四平电网220千伏变电站由8座增加至10座,220千伏变电容量由2015年的189万千伏安提高至2020年的249万千伏安,220千伏线路总长度由2015年的1350公里增加至2020年的1700公里。配电网方面,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效果显著,农村电网运行维护更加安全、可靠。到2020年底66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线路长度分别达到2015年1.11倍和1.14倍。到“十三五”期末,四平电网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座220千伏变电站,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1座66千伏变电站。“十三五”期间,“气化吉林”惠民工程加快实施,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天然气管网112公里,改建天然气管网61公里,天然气管网总长度达到241公里,天然气供应能力大幅提升。

能源储备能力明显增强。双辽省级储煤基地静态储煤量达到20万吨;各县(市)区的洁净煤配送中心都已建成,兼具储煤基地功能;各供气企业均具备年销售气量10%的储气能力;各燃气企业均具备年消费气量5%的储气能力;为保证天然气供应安全,政府完成了3天储气能力的建设任务;建设东北成品油仓储基地,总储量44万吨,具备30000吨的日装卸载能力和3000吨的单次运输油品能力,大幅提升全市石油储备能力。

新能源基础设施实现突破。为新能源公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争取资金200余万元,建设直流充电桩4个和交流充电桩14个,满足22台电动汽车充电,满足社会电动汽车用户充电需求。

(三)存在问题。

一次能源对外依赖度较高。一次能源资源生产量与市场需求不够协调,全市的能源消费以化石燃料为主,但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资源缺乏,自给率较低。2020年煤炭全部由市外调入,石油市外调入占比为68.9%,天然气市外调入占比为94.5%。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将日益增加,一次能源短缺与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

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难度较大。国能双辽发电厂为区域调峰电厂,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十三五”期间,发电量由2015年36.19亿千瓦时上升到2020年68.71亿千瓦时,增长89.86%;电煤消耗由2015年258.84万吨上升到2020年528.86万吨,增长104.3%,占2020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的57%。化工、冶金、建材、农产品深加工等高耗能行业比重较大,极大影响了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

城乡清洁取暖不平衡。清洁取暖率整体呈现城区较高、农村较低的特点。四平市城区清洁取暖率为98%,农村清洁取暖率为40%;梨树县城区清洁取暖率为97%,农村清洁取暖率为48%;双辽市城区清洁取暖率为82%,农村清洁取暖率为59%;伊通县城区清洁取暖率为95.6%,农村清洁取暖率为44%。各县(市)城区与农村清洁取暖率均相差较大,农村清洁取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新能源项目开发受到制约。“十三五”初期,按照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风电投资监测预警结果,吉林省为风电开发建设红色预警区域,四平市风电项目发展停滞。同时,由于新能源发展与用电需求增速不匹配、新能源外送通道能力有限等问题,造成新能源消纳能力不足。受政策和消纳两方面因素影响,新能源项目开发受到一定制约。

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四平市能源领域创新原创性及总体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多数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需外部引进,技术“空心化”没有根本解决,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融入能源产业不够,企业原创性成果不多,创新的投入效益不高,能源科技创新水平总体不足。

二、能源发展面临形势

(一)总体形势。

国际国内能源发展形势。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变,能源安全形势严峻复杂,能源格局深刻调整,能源领域战略博弈持续深化,能源秩序发生着深刻变化。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为加快我国低碳绿色转型设定了时间表。中央形成了推进能源革命的战略规划体系,提出能源安全保障工作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将成为未来我国能源发展的两项重要任务。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吉林省能源发展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吉林省“十四五”期间将牢牢把握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总体目标,全力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向纵深发展,紧紧围绕“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立足能源禀赋,发挥区位优势,加强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打造吉林“陆上风光三峡”。计划到2025年,全省风电规模达到2200万千瓦,光伏发电规模达到800万千瓦,拟通过提升全省电力消纳能力、发展制氢产业、新建以吉林省西部为起点的特高压输电通道外送等措施确保新能源电力足额消纳。

四平市能源发展环境。四平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将发生深刻变化,新型工业化仍然是一个长期且紧迫的战略任务,能源发展要与之相匹配。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四平视察,为四平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东北振兴的政策举措,为四平全面振兴带来重大政策机遇;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四平新能源的建设带来了发展机遇;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建设,为四平绿色能源发展提供重大平台机遇;长平一体化协同发展上升为吉林省区域发展的战略举措,赋予四平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行示范的政策支持,为四平当先锋当排头提供重大现实机遇。依托本地资源禀赋,集中开发四平风光资源,打造双辽“绿电”园区,将为四平现代农业、特色装备、食品加工等“八大重点产业”提供有力能源保障。

(二)发展挑战。

能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目前四平市煤炭、石油、天然气自给率极低,对外依存度较高。随着“十四五”期间全市经济稳步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对煤油气等化石能源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2025年预计煤炭消费1200万吨,年均增速5.4%;石油消费与“十三五”基本持平;天然气消费3亿立方米,年均增速22.2%。能源对外依存度加大,供需矛盾将依然突出,对全市能源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任重道远。四平市传统能源工业起步早,重工业比重大,以煤炭消费为主体的传统能源消费格局短期内无法根本改变。目前,四平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75.56%左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约15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3.24%左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约2.5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7.1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约6.5个百分点,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任务艰巨。

发展与“降碳”压力并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发展壮大的四平市,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其中四平热电厂、双辽电厂以及梨树县新天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热电联产背压机组肩负着供电供暖、区域调峰等重大任务,煤炭消费量较高;吉林金钢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吉林迎新玻璃有限公司等地方重点企业均为用能大户;“十四五”期间四平市预计将有更多重大项目落地实施,能源消费水平预期仍将提高,为四平市“降碳”工作带来更大挑战。

(三)发展优势。

产业发展拉动能源需求。四平产业基础雄厚,是国家第五批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十四五”期间,依托吉林省新能源、新汽车、新材料、新农业、新旅游、新电商“六新产业”,四平市将重点布局现代农业、特色装备、食品加工、基础化工、医药健康、冶金建材、智慧物流、休闲旅游等“八大产业”,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打造形成一批集高端制造、医药化工、绿电产业等高载能产业园区。产业发展带动电力需求增长,为新能源发展消纳提供广阔空间,将有力驱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成为四平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资源优势日益凸显。四平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资源丰富,具备大规模新能源开发条件,以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为支撑,依托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建设,“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发展空间较大;随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通气运行,四平市天然气供给能力将大幅提升,为民生用气和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气源保障,为四平市“十四五”期间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发展方针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视察四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增强能源安全保障供给能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先立后破,加快四平市能源转型发展,把四平市打造成为吉林省能源“三区一基地”,即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能源装备研发制造承载区、能源与三产融合先导区、能源保障储备集散基地,为四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实有力的能源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保障原则。把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作为底线命脉,统筹做好煤炭、油气、电力保供工作,立足全市资源环境条件,加大煤炭引进力度与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电力、油气通道建设,积极引进外部资源,全面提高能源供应安全保障能力。

坚持绿色低碳原则。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提高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节约高效原则。把节约优先贯穿于经济社会及能源发展的全过程,集约高效开发能源,科学合理使用能源,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节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坚持创新驱动原则。从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向科技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变。增强能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依托重点能源工程,推动重大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自主创新。加快能源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以科技支撑能源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促进全市能源、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坚持共享惠民原则。以科学供给满足合理需求为目标,统筹城乡和区域能源发展。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能源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不断提高居民能源福利,全面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按照四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构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能源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城乡居民用能条件明显改善,能源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把四平市打造成为吉林省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的重要增长极,初步形成可持续的现代化能源体系。

能源生产方面。到2025年,全市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20万吨标准煤,原油生产量为17万吨,天然气产量为0.177亿立方米,非化石能源产量为192万吨标准煤,秸秆颗粒化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燃料乙醇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电源总装机容量约630万千瓦,其中煤电313万千瓦,气电30万千瓦,水电0.8万千瓦,风电184万千瓦,光伏发电92万千瓦,生物质及垃圾发电1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得到较大提升,总发电量达到210亿千瓦时,其中化石能源发电量150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电源发电量60亿千瓦时。

能源消费方面。到202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达到550万吨标准煤左右。其中,煤炭消费1200万吨,占总能源消费量比重降至72.42%,比2020年下降3.1个百分点;石油消费35万吨,与2020年基本持平;天然气消费3.0亿立方米,占总能源消费量比重提升至4.13%,比2020年增加0.9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82万吨标准煤,占总能源消费量比重提升至14.91%,比2020年增加7.7个百分点。全市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0亿千瓦时,“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率6%;全社会最大负荷约136万千瓦,“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率6%。

微信截图_20230214090335.png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