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我们离智慧城市还有多远?核心要素是什么?(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环球》杂志  作者:黄红华  2018/4/9 11:07:12  我要投稿  

这些问题涉及部门多、系统多、技术场景复杂,目前也没有数据开放、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标准,而且缺少既懂政府业务、管理需求,又精通大数据的复合型人才,很难短期内解决。

2017年5月,国务院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提出了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的“十件大事”,要求在2018年6月底前,实现各部门政务数据基于全国政务信息共享网站的共享服务。并且选了80个试点城市,要求在2017年12月底之前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政务服务”。

2017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打通信息壁垒,形成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信息安全隐忧

《环球》杂志: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信息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应如何确保信息安全?

倪光南:保障信息安全,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二是要强化国家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前者就是物联网、大数据所用的共性的关键技术设备,人们称之为关键基础设施,由于所有数据都需要通过基础设施的处理,当然需要很高的安全保障。这些设施包括数据中心、通信网络、终端设备,等等。

另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设施是身份认证体系,或支撑身份认证的公钥基础设施(PublicKeyInfrastructure)。身份认证对于信息安全有重大意义。

众所周知,在城市管理中,中国现有的人口治理和户籍制度主要有二代身份证作为支撑。在虚拟世界中,我们的网络治理和网络安全制度同样需要有一个类似的“网络身份证”作为支撑。换言之,我们亟需构建一个网络身份管理体系(eID),它是当代网络空间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大规模线上应用的网络身份识别密码体系必须遵循“对抗否认”和“保护身份信息”两大原则,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这些年来,二代身份证作为实体空间实行人口管理和户籍制度的支撑是十分有效的,但其当初目标定位为“线下”防伪,只适合现场“人证合一”的身份识别,而不宜用于“线上”的、非面对面的网络远程身份认证。如前所述,一方面二代身份证的技术体系不适于网络应用;另一方面,如将公民的身份信息以及其他敏感信息传到网上,大大增加了隐私泄露的风险,而且由于身份证无法撤销,一旦被泄露将难以补救。

为此,应尽快地构建一个符合自主可控、安全可信要求的网络身份管理体系,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网络身份管理问题,为国家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提供保障。

至于强化国家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既有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也有政策法规制度方面的问题。因为大数据是新事物,法规制度建设等滞后于实践,所以在推进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时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当然,有关方面要加强政策、监管、法律的统筹协调,加快法规制度建设。要制定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相关制度,完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为大数据、物联网的应用开辟道路。

《环球》杂志:在这些方面,你有哪些建议?

倪光南:智慧城市是一个技术高度集成的产物。据我了解,为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国内有一些公司积极推进将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变配电、空调暖通、电梯、消防、安防、停车场、照明、IT设备等领域,实现了“线上远程实时监控、线下分区专人保障、大数据全面增值”三种服务,使“智慧城市”、“智慧楼宇”能落到实处。他们采取了创新的商业模式,为用户提供多种建设服务方案,可免费提供智能化改造,使用户能以零投入、零风险获得收益。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中国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核心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比如我们在智能传感器领域的技术储备较为薄弱,产品高度依赖进口,产品和工艺与国际差距较大。目前工信部已经出台《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希望能够推动传感器产业取得突破。

此外,物联网节点分布广、数量多、应用环境复杂,使得物联网的安全性十分脆弱。当前,全球因物联网出现的安全事件也越来越多。随着物联网应用在我们工业、能源、电力、交通等国家战略性基础行业,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我们需要重视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尽快提升物联网的安全保障能力。

在城市治理方面,目前的关键是长期存在的数据开放问题。国家已经开始推动试点来改变现状,但还需要在试点中摸索完善的推进机制,包括数据的采集、开放、隐私保护,公众开放平台的建设、惠民应用的开发、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通,以及如何对试点城市数据开放的绩效进行评估。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建立数据采集、开放、运营维护的管理部门,真正建立数据开放的政府体系,才能推动城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使智慧城市能够长期有效可持续发展。

相关阅读: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前瞻建议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