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之争」
在电力交易中心股权制问题上,南方电网贵州公司早于半年前便试水尝试。
今年3月16日,贵州省经信委、省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贵州监管办公室、省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成立贵州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的通知》、《关于以公司制形式组建贵州电力交易中心的通知》,明确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按照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进行组建。
据悉,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不以营利为目的,仅向市场主体合理收费,用以支付办公、人工等运行成本,主要包括注册费、年费、交易手续费等,并通过为双边协商交易、集中竞价交易和挂牌交易三种交易模式进行。
“贵州一直是南网公司很难经营的一个省份,因为该省很多工业的形态是以能源、金属尤其是电解铝,高耗能的产业为主,因此这些企业希望电力部门给予优惠,并向他们提供支持。再加上贵州电网投资比较大,南网在历史上并没有好好支持,双方关系一直很僵,较劲很厉害。”一位参与贵州电改的知情人士向《能源》记者透露,“各方积极参与电力交易中心的股权争夺,本质上是对主导权和话语权的争夺”。
事实上,作为新一轮电改中利益被撼动的一方,电网公司希望通过对交易中心的掌控来降低影响;但地方政府也想主导本地的电力体制改革以坐享红利,从而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博弈。
“以重庆、贵州为例,成立电力交易中心,将改变传统电网企业统购统销的模式,发电企业和售电公司或用电企业可通过交易中心自主买卖电能,将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激励和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中国电力企业发展促进会规划部副主任薛静对《能源》记者说。
在目前成立的33家电力交易中心中,除了南方电网公司区域内的广州、贵州、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为电网绝对控股(广州、贵州电力交易中心为南网绝对控股,各持股66.7%、80%,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为广东电网公司控股、省内发电、售电等其他市场主体和第三方机构参股),由国家电网先后成立的27家电力交易中心(1家国家级,26家省级)均为国网独资,为国家电网全资子公司。
“成立相对独立的交易中心,只是一种对电力市场雾里看花般的理解。就两个交易中心的成立而言,与其说是在新一轮改革下的创新之举,倒不如说是电网企业在新形势下一种顺势而为的主动调整。”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冯永晟指出。
在他看来,成立交易中心既非促进电力竞争的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但却是顺应现有体制下利益再调整的绝佳方式。
“本质上,这仍属原有体制下内部协调方式的变化,以适应当前面临的一些难题。在交易中心下能够实现的各种收益,比如用户购电成本的降低等,根本上来源于电网企业内部运作方式的调整。又如刚刚完成的银东直流交易,其实用户用电成本的降低,并非来自于电力市场竞争,而是电网内部的协作经济性。因此,建立电力交易中心并不代表建立了电力市场;进入电力交易中心,也不代表参与了电力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