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同意陕西省开展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经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汇总修改形成《陕西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始于20世纪80-90年代,朝着政企分开、政监分开、厂网分离、主辅分离的方向逐步深化。2015年,国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新电改正努力进一步促进电力市场化改革,促进相关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引导电网合理投资,引导用户合理使用电力资源。有分析指出,“啃硬骨头的改革”会在2015年正式拉开帷幕。
通过对《陕西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的梳理,我们可以找到不少陕西省电力体制改革领域的干货。
陕西电力现状如何?
2002年以来,陕西省打破了独家办电的局面,初步形成了央企、省属企业、地方企业等多家竞争的发电市场以及国家电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和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共存的电网企业。
2015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069万千瓦,110千伏以上电网线路长度达到32574公里,变电容量达到8027万千伏安。
组建了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取消了代管县,农村电网实现了行政村低压改造100%全覆盖,自然村组电网改造达到85%,农村电力供应能力和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初步形成,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2009年消灭了无电人口。
在发电环节实行了上网标杆电价,在销售环节实行了不同用户分类定价,相继出台了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居民阶梯电价政策。
为什么要进行电力体制改革?
交易机制缺失——发电企业和用户之间市场交易有限,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难以发挥,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价格关系没有理顺——市场化定价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现行电价管理仍以政府定价为主,电价调整往往滞后成本变化,难以及时并合理反映用电成本、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保护支出。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各类规划协调机制不完善。各类专项发展规划之间、电力规划的实际执行与规划偏差过大。
发展机制不健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面临困难。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无歧视、无障碍上网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
立法修法工作相对滞后——现有的一些电力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现实需要,制约电力市场化和健康发展。
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继续下大力气深入改革的“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