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前不久下发通知,拟在全国批复100个左右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增量配电网。郭焦锋认为这一百个试点是改革非常关键的试点,是在《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对改革难点的基本把握。
“如果配电侧不进行改革,售电侧改革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配电侧市场改革就是鼓励大家建设既有配电又有售电的企业,这样就会在下游领域形成一个真正的市场化的多元主体。”他表示。
郭焦锋向记者介绍,目前售电侧改革可以成立三种售电公司,即电网企业设立的售电公司、带有配电网的售电公司以及独立的售电公司。根据现在新政策的解释,独立的售电公司不能进行结算、没有出具发票的权力,只有配电网的售电企业才能出具发票。能进行结算才表示这是一个真正销售经营电能的企业,所以配电侧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方面,郭焦锋表示,由于电能质量不同(电是来自于煤电还是风电、是否可以断电、稳定性如何以及稳定的时间和间歇等)和目前电力的储存成本非常高两方面的原因,为了实现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在某一些时段要对电力系统进行调频、调峰、黑启动等,需要提供相应的辅助服务。这些辅助服务都应该体现在价格上,只有长期交易和双边交易不能够真正体现电能的价值,而只有统筹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建立兼容双边合约、中长期交易和现货交易相结合的以及市场主体自由选择、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才是真正建立了现代电力市场体系。
他认为,只有在电力市场体系形成以后,电力交易市场比较完善的时候,才能使电价既反映电能质量,又能体现电力系统的各种辅助服务,这时的市场才是一个完整的电力市场。
关于这两个方面改革难度的原因,郭焦锋认为主要表现在传统计划观念的根深蒂固。在配电侧改革方面,新出台的政策与现在电力法规定有些不太一致的地方。如电力法规定在一个供电区域里只能有一个配电企业,新政策出台后,可能会在原来传统意义的供电区域内出现其他的配电企业,突破了传统的观念。
电力市场建设方面,现货交易市场的建设要求电力系统要有更高的调度技术或调度模型优化,同时也需要电力调度系统转变观念,从原来的决定供应或者市场价格的机制,改为由市场交易结果决定调度模型的优化,即原来的计划决定模式要改成市场决定模式,这一点执行起来难度比较大。
节能减排才是电改的最终目标
发改委在对各省市的批复中提出,试点工作要始终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市场定价原则,不得采取行政命令等违背改革方向的办法,人为降低电价;二是坚持平等竞争的原则,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平等开放售电业务和增量配电业务,不得以行政指定方式确定售电主体和投资主体;三是坚持节能减排的原则,对按规定应实行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的企业,不得借机变相对其提供优惠电价和电费补贴。
郭焦锋认为,这三个原则抓住了改革的突破点和难点。首先,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指出了改革的方向。有些地方政府把改革简单地理解为降电价,形成了以降电价为目的进行改革的错误的出发点。坚持市场定价原则确定了改革方向应该是通过市场化改革来促进电价的降低。
其次,坚持平等竞争的原则确定了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这也是改革非常重要的体现。目前的电力系统还是统购统销,通过这次改革要让更多的主体进入这个市场。不管是在发电侧还是在售电侧,都要做到不同的主体适用相同的规则,有相同的市场地位,从而形成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