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最近业界又出现了对家庭用户和小型商业用户征收需量电费的提议。目前,相关试点项目正在进行,多家电力公司已开始向用户提供分时电费或其它电费设计的替代方案。对此,落基山研究所总结出能够为大众市场消费者提供分时电费和需量电费服务的关键设计因素。
什么才是好的电费方案?当然是雨~露~均~沾。这包括兼顾电力公司、监管机构和其它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还要达到降低系统成本、提高用户依赖度及改善环境的目标。
长期以来,电力行业各利益相关方一直在探讨何为优秀的电费设计方案。多方观点一直认为分时电费机制应当被更广泛地应用。然而,最近业界又出现了对家庭用户和小型商业用户征收需量电费的提议。目前,相关试点项目正在进行,多家电力公司已开始向用户提供分时电费或其它电费设计的替代方案。
遗憾的是,许多电费设计方案都存在严重的缺陷,它们远不能达到降低系统成本、提高用户依赖度及改善环境的政策目标。在讨论电费设计方案时,电力公司、监管机构和其它利益相关方总怀着完全不同的动机各抒己见。因此,这样的讨论对于商议出一个合适的电费设计方案于事无补。
对此,落基山研究所总结出能够为大众市场消费者提供分时电费和需量电费服务的关键设计因素。
什么是有效的电费设计替代方案?
落基山研究所总结出了上述两种电费类型的关键影响因素,即分时电费体系的9个因素和需量电费体系的8个因素,然后评估出适用于这些因素的研究。参照这些因素,并对比包括降低用电峰值,总能源消耗和用户接受度在内等关键目标,发现了这些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能力(从微弱到主要),以及一些因缺乏实证结果而难以得出最终结论的案例。虽然最终结论可能会很复杂,但这是由于研究旨在指出设计方案的关键点,使电费符合其设计目标。通过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电力公司、监管机构和整个行业,能在设计更有效的电费方案方面做得更好。
分时电费:机遇众多,但设计是关键
电力公司为大众市场用户提供分时电费服务已经数十年了,而结论是:如果电费设计得当,分时电费服务将会非常有效。落基山研究所已找到明确的证据,表明这些电费方案能够在不用牺牲用户入网或用户留存的前提下,降低他们的峰值用电量,同时还能够让用户降低整体能源消费量。
分时电费有许多不同的设计方式,但它们都需参考一个关键特征,即为了更精确地反映不同时间的发电成本,电价会根据一天中不同时段而变动。但电价变化的频率是怎样的?基础电价和峰值电价的价差是多少?用户能够获得多少提示?这些基本的设计决策部分取决于电费的基础结构,以及所使用的不同调节策略。
简而言之,落基山研究所为所有分时电费系统总结了三种基础结构:
1,平量电价,电价在任何时间段维持一致;
2,分时段(TOU)电价,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标准在不同时段应用不同电价;
3,实时电价(RTP),电价每小时(或大约每小时)都在变化,来反映系统成本。
尽管很多人会认为实时电价是最理想的方案,但它在短期内对大多数用户来说是不切实际的。相反,平量电价和分时段电价的基础结构可以通过调整(如在电网成本很高时将目标价格信号发送给用户),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实时电价的动态效果。这些调整包括:
1,临界峰值(CP)机制,在每年中有限的数天内对用电实行事先制定好的价格,并给予用户能几小时到一天的时间提前计划用电行为;
2,可变峰值(VP)机制,应用事先制定好的峰值时段,但可以调整峰值电价,例如根据电力批发价格或可靠性需求进行调整;
3,灵活时段(FD)机制,其中峰值时段不是事先确定的,因此可以根据系统成本峰值来临的确切时间更准确地向用户发送价格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