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参数之间相关性比较分析
表3将各地区最大负荷与电量年均增速、工业用电比重和利用小时等参数的历史数据分为四个时段进行比较。主要考虑时间长度在5年以上,并跨过2008年金融危机等异常事件的影响;2010年气候异常年份作为时间节点将有一定影响,列于表中在分析时可以发现其影响程度。
从表3中可以看出以下几方面:
一是京津唐、冀北地区第1、4时段,北京市4个时段、天津市第1、2、4时段,工业用电比重和利用小时均下降,最大负荷年均增速均高于电量增速;京津唐、冀北地区第2、3时段,工业用电比重和利用小时数均上升,最大负荷年均增速均低于电量增速。即工业用电比重与利用小时数变化呈正相关,二者下降(上升)时,最大负荷年均增速高于(低于)电量年均增速。
二是北京1、2时段工业用电比重和利用小时数均呈较大幅度下降,最大负荷年均增速高于电量增速的差值也较大;冀北地区第2、3时段,工业用电比重有较大幅度上升,最大负荷年均增速低于电量年均增速的差值也较大,即工业用电比重变化幅度较大时,利用小时变化也较大,最大负荷与用电量年均增速差值也较大。
以上分析中,由于时间跨度较大,期间出现多次统计口径的调整,导致有些时段对分析规律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结语
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年最大负荷与用电量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用电结构与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呈正相关,二者下降(上升)时,最大负荷年均增速略高于(低于)用电量增速,工业用电比重变化幅度越大,利用小时变化幅度越大,最大负荷与用电量年均增速的差值越大。此结论可应用于中长期负荷预测中,当通过经济预测得到电量和用电结构的预测结果时,最大负荷也基本确定。
上述分析结论的前提条件是:电量和负荷口径应尽量对应,至少应保证一个时间段内口径不发生变化;异常气候只是偶发,地区气候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电力供需没有发生持续紧张局面;需求侧管理常态化,且是循序渐进的;为避免一些偶然因素对最大负荷的影响,文中最大负荷均指整点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