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4年时间段规律性不明显,表现为各地区工业用电比重均下降,但京津唐、北京利用小时2010年却低于2014年。北京2010年的利用小时较低是由于工业用电比重较小(38.05%),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相对较大,对气温敏感度较高,当年北京最高气温达到40.6℃,最大负荷增速高于电量增速6个多百分点,而2014年又近似凉夏,出现了全年用电量正增长2%以上,最大负荷负增长(-0.8%),导致利用小时高于2010年;而天津和冀北由于工业用电比重较大(71.65%、85.22%),利用小时基本随着工业用电比重的变化而变化,对持续高温天气敏感性差一些。即对于工业用电比重较小的地区,在较短的时间段内(5年以内),特别是在时间节点上出现异常情况,最大负荷与电量的相关性较弱,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更强些,用电结构的影响弱于气候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对相关负荷率的影响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的变化趋势也可以通过负荷率的变化来反映。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等于全年小时数与年负荷率的乘积,年负荷率等于年平均负荷与年最大负荷的比值,又等于年平均日负荷率、年平均月负荷率(月不均衡系数)和季负荷率(季不均衡系数)三者的乘积。
从表2可以看出,以上各项负荷率指标与工业用电比重也呈正相关,北京工业用电比重最小,各项负荷率指标和利用小时也最小,冀北工业用电比重最大,各项负荷率指标和利用小时最大,具有典型的工业负荷特征。
对年持续负荷曲线的影响
最大负荷与电量的关系还可以从年持续负荷曲线中反映出来,如图1、图2。图中用标么值分别显示了北京、天津、唐山地区2014年年持续负荷曲线和京津唐电网不同年份的年持续负荷曲线。图中纵坐标最大负荷是1,曲线下方的面积即为电量,也等于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