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石墨烯膜制成的保暖衣不仅加热迅速,而且有远红外理疗功能,石墨烯纤维织成的袜子穿上一两周都没臭味,此外还有触摸屏、压力传感器、中医诊脉手环、导静电轮胎、汽车加热座椅、锂电池……6月15日在哈尔滨开幕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从粉体到膜材料再到五花八门的应用,“烯”声一片,再次让人们感受了一回“新材料之王”石墨烯近来的高热度。
“石墨烯产业现在还在厚积阶段,两三年内将会出现爆发式成长。我有强烈的感觉!”江苏金茂投资管理股份公司董事长段小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事实上,这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石墨烯产业正在走向风口的路上。
应用开路消费终端接地气
中医诊脉一向都靠人的感应和经验,今后,也许我们将会像做心电图一样,凭借小小的仪器就能通过脉搏的波形图来完成诊脉了。常州二维碳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秘张章将一个手环绑到记者的手腕上,再打开手机APP,脉搏的波动曲线随即出现在屏幕上。一分钟后,记者在其手机上看到了自己的体质诊断、中医建议等。
“这个中医诊脉手环是我们和下游企业联合开发的,这次是第一次亮相。”张章告诉记者,手环中主要应用了石墨烯压力传感器,再加上大数据计算,将原来封闭的中医诊脉变得标准化、大数据化。目前下游厂商已出了500套货。而这只是常州二维和下游企业联合开发的众多应用之一。
目前石墨烯在发热领域的应用开发相对较多。仅在博览会现场,记者就看到了各种石墨烯保暖衣服、加热画甚至发热地板等。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研发工程师刘娟介绍说,他们和常州一家地板企业合作,尝试将石墨烯导电碳浆直接印刷在地板基材上,利用电致发热原理达到取暖功效,今年下半年将试生产。加热速度快、温度均匀、远红外辐射等优点,还让不少企业将石墨烯发热膜应用到了理疗产品上。
这样的应用开发是否和“新材料之王”的身份不相称,难以引爆市场?面对类似质疑,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原院长冯冠平表示,当年碳纳米管也曾经很热,但最终并没有变成大家都认可的材料,就是因为其产品不接地气。“石墨烯产业能否成功,关键就看是否能让老百姓感到给他们带来了健康和改善了生活。”也正是因为在应用开发上抢先,江苏的石墨烯产业走在了全国前列。
增速加快产业链形成热传导
中国高层的关注、诺贝尔奖的推波助澜,特别是应用市场的开拓,让石墨烯产业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春江水暖鸭先知,身处产业链的企业已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热度。
“目前石墨烯企业90%以上是做粉体的。”常州二维碳素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振义对记者说,“去年大家还在尝试各种下游应用,今年应用产品一下子就多起来了。目前整个产业正处在爆发前夕。”该公司去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左右,同比增长了3倍多,今年有望达到5000万元到8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