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传统企业在历经石墨烯特性等方面的科普之后,正逐渐认识到其价值,开始主动寻求上游企业对接,共同开发应用,产业链正在形成热传导。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徐顺康告诉记者,该公司的粉体规模化生产应用国内第一,按销售量估计,目前至少已有几千吨涂料应用了其产品。“很多客户已立马要上产品了,到时我们现有100吨的产能肯定不够。”正是看到这一趋势,第六元素已在扩建300吨生产线。
相对于生产企业的兴奋,作为投资者的段小光最近却多了一些烦恼:和一家石墨烯企业刚谈完,另一家机构马上跟风过来抬价争抢。尽管如此,他仍十分看好石墨烯产业的发展:“这是中国在世界前沿性材料竞争中有可能胜出的领域。它特殊的优越特性能改造一切材料、替代很多材料,创造出新材料。”江苏金茂之前已成功投资4家石墨烯企业,今年还将再投两三家。
警惕“虚火”避免蹈光伏产业覆辙
“我感到市场偏热,已出现‘虚火’。”段小光表示,有的创投不加研究地跟风,单纯看资本价值,参照已挂牌的第六元素定价爆炒。投资人的乱跟也吊高了创业者的胃口,部分创业者对自己的估价已偏离市场价值,把预期的东西过早地叠加进去。曾经有位创业者提出的要价是今明两年平均收益总和的20倍。
类似的“虚火”已经引起了业内人士的警惕。冯冠平不客气地批评了部分上市公司的恶意炒作,并建议企业把石墨烯的应用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做扎实了。
“我在展馆看到,目前的应用重复的较多。”江南石墨烯研究院院长暴宁钟也表示,企业应更多立足于自身优势,积极与下游对接,不要人云亦云。整个产业链则应注意合理布局、合理分工。
几乎所有的业内人士在谈及产业发展时,都提醒石墨烯产业要吸取之前光伏等产业的教训,沉下心来做消费终端。在段小光看来,相比于光伏产业当初政府介入过多,错配资源,石墨烯产业的发展主要是市场在推动,最活跃的是创业者和创投机构,并且较早地注重应用开发,目前还较健康。但也要吸取纳米产业发展的教训,防止造假者搅局,辜负消费者体验。他建议,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并进行认证,让老百姓清楚谁真谁假。
“石墨烯产业生逢其时。”段小光说,这个产业需要政府支持,需要行业组织率先制定行业规则,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去踏踏实实地做事,需要有责任的创投沉住气,希望它能为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带来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