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改革关键:消弭各方分歧
“现在的电价改革大方向其实是妥协的产物。”冯永晟认为。输配电价改革最早其实可追溯至2004年,发改委启动广东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研究。如今12年过去,试点依然在推进过程中,足可见改革之难。
根据国家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文件的要求,云南、贵州、安徽、宁夏和湖北等五省区作为输配电价改革扩大试点省份,按原计划应该在2016年1月1日起实行输配电价监管。但由于五个省区电价存在矛盾,导致输配电价迟迟未能出台。
“参与者之间存在分歧,包括了中央各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不同地方的政府之间,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之间。”冯永晟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道。
地方政府间的诉求分歧在于,电力资源富集的省份,如山西、云贵,其资源和用户无法良好匹配。“要先上中央的网,再上他们的用户,相当于他们要收一部分过路费,很多地方政府就不愿意了:为什么我的用户没法直接用我的很经济的电力资源,为本地经济做贡献?因此他们就反垄断,力推市场化。”冯永晟称。而电力资源贫乏或经济发达、用电需求量大的省份,则希望继续使用廉价的电力,因而产生分歧。
而处于垄断地位的电网公司亦有自己的考虑。有电网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国家电网倾向于保持稳定的机制和结构的变动,也就是保持原来市场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进行一些规则上的调整。”
“在某种情况下,政府还是企业的保姆。”冯永晟认为,“市场是波动的,有风险的,你要让市场主体适应价格的波动,去承受风险,这要求市场主体不能凡事依赖政府。但政府也有诉求,不仅要替当地企业着想,还要替财政收入着想。”这即是地方政府与中央宏观政策间的冲突。
在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号召下,一些发电方式落后、高污染的发电厂应该清退。“但政府会考虑,现在形势这么不好,我本地企业发不出电怎么办?本地用不上电怎么办?政府就想各种办法让发电企业有一条活路去。”
当前,煤炭价格走低,电力市场需求疲软,从而连累了电价。从华电集团、华能集团和中电投的数据来看,其2016年第一季度上网电价分别比2015年下降了12.44%、10.69% 和9.97%,降幅均接近及超过了1/10。
而冯永晟则称,许多发电企业不担心低电价:“现在全国火电厂的容量很大,实际的利用率却很低。许多发电厂宁可要低电价,也要把产能运行起来。”他认为,这也等于帮了地方政府的忙。“因为电价本来就不高,所以政府打着改革的名头去让企业市场化,让用户享受低电价,都能够实现。但即使你不这样做,电价也不会上去。”
“真正的考验来自于价格波动的时候,你还能不能把企业放到市场里去。”冯永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