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需求预测
(一)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需求预测
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相关政策要求和规划目标,结合本市电动汽车发展需要,经测算,到2020年全市电动汽车需求约60万辆,其中:私人电动小客车需求约45万辆;公共服务领域电动汽车需求约15万辆,主要包括:公交领域电动汽车需求超过1.5万辆;出租领域力争更新车辆全部电动化,按照6年更新,平均每年更新1万辆;租赁领域电动汽车需求超过4万辆;公务、物流等其他领域电动汽车需求约4万辆。
(二)充电设施需求预测
根据各应用领域电动汽车对充电设施的需求,经测算,2016-2020年需配建电动汽车充电桩约43.5万个。其中,社会公用领域,按照公用充电桩与电动汽车的比例不低于1:7的要求,需配建公用充电桩6.5万个;私人自用领域,需配建充电桩36万个;公共专用领域,坚持充分挖掘自有场站空间资源和高效利用社会公用充电网络相结合,公交、物流、公务、出租等领域配建公共专用充电桩约1万个。
三、总体思路、原则及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将充电设施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紧扣电动汽车推广应用需求,自(专)用充电为主,社会公用补电为辅,适度超前、科学规划建设充电设施。着力创新技术及运营模式,推动“互联网+充电设施”深度融合;着力政策创新,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引导各方主体全面参与;着力完善管理服务机制,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着力京津冀充电设施协同发展,聚焦骨干道路,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配套建设,有效保障2022年冬奥会绿色出行。力争经过5年努力,打造规模适度超前、设施智能高效、政策体系完善、市场活力迸发的充电设施服务体系,将本市打造成为全国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典范城市,为本市成为电动汽车推广应用高地提供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适度超前。从电动汽车发展全局的高度,加强充电设施统筹规划,加大交通、市政、电力等公共资源协同力度,推动充电设施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建设,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充电需求。
统一标准,互联互通。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统一标准建设充电设施,规范充电设施运营,提升设施通用性和服务规范性。同时,积极推进不同充电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市场主导,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创新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模式。通过推广PPP模式、创新财政扶持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充电设施体系建设运营。
协同推进,示范引领。加大政府相关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同推进力度,加快完善充电设施建设配套政策环境。鼓励企业开展新技术试点应用及“互联网+充电设施”模式创新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