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市场还将重点考虑电力领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发明创新。新能源不仅在电力系统中代替化石能源,电将更广泛地用于制热、交通和工业,把化石能源从这些领域驱赶出去,辅助实现热能及交通领域的低碳目标。最后,基于整个完整的电力市场体系,分布式发电、个人消费者均可通过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等参与市场。电动汽车推广项目被视作开启可持续移动、加强市场灵活性的钥匙,2.0市场对此列出专项措施予以支持。未来计划依托其推进灵活的电力供给系统,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在系统中发电过剩,电价较低甚至为负时,电动汽车可以根据来自市场的价格信号,控制充电过程。可以说,电力市场2.0对产业创新体系的支撑作用将不断增强。
▼德国电力市场2.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能源转型的一系列创新可以用中国当前语境下的能源互联网概念来概括。德国的E-energy通过通信系统与能源系统的深度融合在技术层面为接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提供了解决方案,电力市场2.0则为接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有效的市场体系。这两者成为德国能源转型的坚实保障。
2016年2月24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和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智慧能源简称为能源互联网,认为它是一种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使得交易开放是能源互联网的主要特征之一,因而建设能源互联网,必须要“建立多方参与、平等开放、充分竞争的能源市场交易体系”。在能源互联网所期待的能源市场交易体系中,电力市场交易体系无疑是最关键的。电力体制改革已经为能源互联网做了许多重要铺垫,电改9号文及10个配套文件已经确立以市场化为方向,以电力市场建设为核心任务,以售电侧放开为突破口。随着电力市场的建设,特别是现货市场的建设将最终使实时电价成为现实,这将使能源互联网所构想的储能和电动汽车应用的许多新模式能够实现,个人、家庭、分布式能源等小微用户灵活自主地参与能源市场的愿景也能够实现。
然而能源互联网构划的愿景远不止这些,这篇包含大量行业前沿技术创新内容的文件最强调的却不是技术,而是“三分技术、七分改革”。能源互联网的建设需要什么样的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德国电力市场2.0可以说为中国能源体制改革,特别是电力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首先要明确,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不是市场化本身,而是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以及基本淘汰化石能源的远期目标。根据中国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比重20%的目标,大体可以粗略地测算出可再生能源占电力比重45%左右的目标,这就是15年后的电力市场要完成的历史任务。3月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了2020年非水可再生能源配额为9%,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政策突破。
有了这个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借鉴德国电力市场的具体设计可以有很多,将剩余需求负荷作为电力市场运营的重要考虑因素,并为极端剩余需求负荷情况做好预案,努力确保足够的容量储备而不必建设容量市场。有了德国电力市场2.0的范例,我们将欢迎更强的市场机制建设,我们能够预期光伏的发展将拉低白天的电价,我们也能对傍晚的电价高起有所准备而不是恐慌。利用互联网+作为创新要求,我们将主动迎接能源互联网与电动汽车、智能家居以及与工业系统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主动营造新型的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体系。能源互联网也将与电力市场互相促进、协同发展,共同支撑中国的能源转型,更大的机遇则是,中国将因此成为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