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能源结构下,用电高峰使峰值电价总是出现在每日10:00到14:00点之间,可达日平均电价的1.2至2倍。随着越来越多风能与太阳能的投入,传统化石能源逐渐退出发电市场,电价波动更为频繁剧烈。模拟结果显示,午间时段10:00到14:00间的用电高峰恰也是未来太阳能发电高峰,随着光伏的规模不断扩大,中午的电力供需矛盾将明显缓解,这一时段的峰值电价曲线趋于平缓。傍晚时分太阳能发电大幅减弱直至为零,此时生活用能趋高,而传统化石能源发电规模已经削减,傍晚将出现全天的峰值电价。日内电价峰值将由过去的双峰变为未来的单峰。到2030年日峰值电价最多可达平均电价的2.5倍以上,同时夜间01:00到06:00点的谷期电价也有抬升:2002和2006年的最低谷期电价仅为日平均电价的二分之一,而从2015年起这一数字将提高到0.7左右。这样的价格信息反映了绿色能源结构对未来电力市场的影响。纵向相比图右2023年傍晚的峰谷价与日平均电价相比分别为2.6与0.7,大约是4倍。而到2030年,峰谷价差明显缩小,这恰是2.0市场、需求侧管理、储能等多项因素发挥作用的结果。
二、更灵活高效的电力供给体系。一个重要的举措是德国将与周边邻国继续推进欧洲电力市场一体化建设。此外,联邦网络管理局还将:1、使来自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的电力及灵活用户更容易地参与平衡能源市场;2、制定更科学的目标模型以重整过网费、分摊款项及各项价格成分;3、引入需求侧管理;4、针对大用户给予特殊过网费。在交易层面,欧洲能源交易所(EEX)就灵活高效性也将作出创新:目前电力实时交易最近可截至输电前45分钟,现货交易所(EPEXSPOT)计划继续压缩这一时间差。
三、更高的电力保障能力。作为容量储备的电站将不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与竞争,不对自由形成的市场电价作出影响。容量储备只有在电力交易充分进行,可用平衡能源投入后仍不能满足用电需求情况下才会被激活。除容量储备外,因电网阻塞原因在德国南部还会进行电网(容量)储备。
▼放弃容量市场
《电力市场绿皮书》中就容量问题提出一个根本性的讨论:德国希望建立一个自由开放的电力市场,还是附带监管干预容量市场。参与绿皮书讨论的16个地区中有15个支持弃用容量市场,延续自由电力市场,最终,德国电力市场2.0明确放弃容量市场。
容量分为两方面,一方面用于实时市场的调频调峰,一方面用于重大事故的及时应对。
容量市场被摒弃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需要国家补贴,电力供应商将容量市场成本转嫁给终端用户;2、市场运行复杂,要求极为精准的预测,现实中错误几乎不可完全避免,极易出现因失误造成的巨大损失;3、对自由市场的高度干预,在尖峰电价出现时,容量市场极易操控电价。4、尖峰电价的发生与时间预测困难,往往发生后再进行容量投资为时已晚。
▼电力市场2.0支撑产业创新体系
德国电力市场2.0一方面顺应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增加的发展,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配合促进德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减排目标;另一方面也为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提供了平台。2.0市场设计一方面确保了市场运行的安全灵活,另一方面通过加速促进欧洲电力市场一体化,引入容量储备而弃用容量市场,减少德国能源转型的成本。用户参与电力市场的方式也更多元化,用户积极开展需求侧管理,用电行为可根据市场电价灵活调整,使高度信息化的能源体系与工业4.0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