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双方联手骗补?
高融实业一家从事房地产经营的公司,据高融实业董事长陈笑介绍,去年12月他们和吉姆西签订了协议,购买了50辆充电动客车,用于接送客户看房及员工的上下班。
陈笑表示,吉姆西只交付给他们七八辆车,其余的40多辆车并没有交付给他们。仅仅交付了订单七分之一的情况下,买卖双方向省市递交申请全部补贴的情况却真实发生了。陈笑表示他们向省里递交了补贴的材料,而市里的补贴材料则是委托吉姆西递交的,市里面的补贴是直接打给吉姆西的。
调查到这里,我们梳理一下已经获得的事实。汽车生产厂吉姆西在没有现车的情况下,大量虚报合格证,并获得牌照。再向高融这样的客户交付少量的车辆,由高融向江苏省递交补贴申请,同时吉姆西向苏州市申请补贴,政府的补贴要求是,只有车辆生产出来交付到用户手中才能提交补贴申请,吉姆西和高融明知没有现车的情况下却向政府递交了补贴申请。
根据相关数据给吉姆西粗略地算了一笔账发现:按照12月提交的2900多个合格证来计算的话,如果能全部领取政府补贴的话,这些补贴将会超过亿元。专家指出,如果吉姆西不交付存在巨大缺口的车辆,就以现有的材料进行补贴,相关部门无理由不发放补贴,这个骗补的环是闭合的。
2、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超150亿 一台车可达60万
从2009年开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其中最大的政策红包就是补贴。2009年至今,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上已经超过了150亿元。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中,包括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两大部分,地方补贴又包括省、市、县、区等多级补贴。国家补贴的对象是直接给付到汽车生产企业,地方补贴有的给付到汽车生产企业,有的则给付到汽车生产企业的用户。
2016年1月初,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则更直接的表达了对新能源汽车“虚火”的公开质疑。他认为,2015年前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与上牌量之间存在近一倍的差距,他怀疑,高达7万辆的“数据黑洞”背后,7万辆的数据差中有1到2万可能是在走上牌的流程,其他的4到5万辆则是骗补的车辆。

以商用车为例,按照国家2013-2015年阶段的政策,6-8米纯电动中巴车补贴标准为30万元/辆,物流车按电池容量计算,每千瓦时补贴2000元,每辆车补贴总额不超过15万。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的地方补贴标准与国家1:1配比,即一辆6-8米纯电动中巴车最多可获得60万元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