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全市1000多万千瓦的总负荷,这个量不算大。但是前几年佛山缺电时,最大的电力缺口是50万千瓦。从这个角度看,这些参与了需求响应的企业已经可以填补近一半的缺口,很可观。”佛山供电局节电中心主任曾梦妤认为,与以往通过行政命令拉闸限电的情况不同,企业主动响应让需求侧管理向前迈出一大步。
电力需求响应是在电力系统用电高峰时,根据电网总体或区域负荷的紧缺程度让客户自觉、自愿地调整其用电设备负荷,以满足电力系统可靠性、动态优化平衡及系统性节能减排的要求。通俗地说,就是在用电高峰期,用户愿意主动降低负荷。
“难就难在这个主动。”需求响应是佛山参与需求侧管理试点的三个项目(另两个是能效电厂和移峰填谷项目)中最重要的一个,也是被佛山市经信局节能与电力能源科科长李启新认为难度最大的一个。
降低或转移高峰负荷的需求响应项目,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电源电网过度投资建设,节省了燃料成本、环境污染治理成本,还可避免拉闸限电。但要让企业看到这些效果,并不容易。
佛山是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城市,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的比重达85.8%,年负荷率维持在83%,优化用电方式,开展负荷调控的潜力大。佛山工业总体规模虽大,但企业规模小,在推进需求侧管理中呈现出“点多面广”、项目多、发动难度大的特点。也因为这个特点,佛山在开展需求侧响应之初,走了弯路。
路径
调动电能服务商积极性搭建需求侧管理平台
2013年,佛山开始需求侧管理试点,但需求响应工作,直到2015年才真正“动”起来。
为做好需求响应,佛山一方面积极准备项目的申报和储备,另一方面努力搭建需求侧管理平台。
“一开始,为吸引企业参与电力需求响应工作,政府直接把补贴给终端用户,电能服务商再从用户那分一点服务费,双方的积极性不高,也发挥不了电能服务商的市场优势。”量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参与佛山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的电能服务商之一,该公司总经理、电力需求响应专家吴元杰对此颇有感触。
发现这条路走不通后,佛山主动求变:企业可以单独申报参与需求响应,也可由电能服务商代理实施。只要完成削减目标,就可获得相应的政府补贴,这成为佛山需求响应成功开展的关键。
“全靠政府搞不定。”李启新坦言,政策出台后,政府能做的宣传和培训有限,大部分时候是等着企业自己来申报项目。企业如有疑虑,需要进行技术咨询和服务,都只能通过中间的电能服务商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