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需求侧管理在佛山的实践与探索
●用电高峰时企业争相用电的缺电困扰与用电低谷时电力充沛的能源浪费,这两者间如何取得平衡,一直是电网企业努力解决的问题
●佛山市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形成了对电力用户“以需定用”“以需定供”的负荷管理的“佛山特色”
●3年试点结束之后,补贴也将随之取消,如何维持企业用户和电能服务商参与需求响应的积极性值得探讨
经过近一年的运营及完善,日前,南方电网公司首个电力负荷交易平台——佛山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通过验收。目前,该平台可提供能效云服务、需求响应、负荷交易、售电服务、电力物业托管等服务和功能,为协助政府在佛山地区开展客户侧能效电厂、移峰填谷、调峰等节能项目,促进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2年7月,因长期受阶段性和季节性缺电所困,广东省佛山市向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申报电力需求侧城市综合试点资格,并最终成为国内首批4个试点城市之一(其余3个城市分别是北京、唐山和苏州),也是南方电网供电区域内的唯一代表。
在电改重启、售电市场逐渐开放之后,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佛山的3年试点工作也即将收官,试点中它积累了哪些经验?遇到了哪些难题?随着供需矛盾的缓解,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是否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让我们聚焦这座地处珠三角腹地的制造业名城。
突破
需求响应远超预期
2015年7月30日上午11时15分,在佛山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指挥现场,随着一声“响应结束”指令的发出,佛山市首次电力需求响应试点项目顺利实施完成。
这次需求响应由佛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应用佛山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进行事件启动、发布,共吸引了33家企业参与,预计削减负荷为4万千瓦,实际负荷削减量达到4.2万千瓦,取得了预期成效。
8月13日下午2时30分,佛山市紧接着组织了第二次需求响应。这一次,共有96家企业参加,目标削减量为13.7万千瓦,参与企业数及目标削减量约为第一次响应的3倍。此后,佛山又组织了13次需求响应,响应能力达21万千瓦,远远超过了预期的6万千瓦。按照自动需求响应的财政补贴标准,预计向134家企业发放2500万元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