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当前供给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
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实践
供给侧改革是基于供给侧理论体系的具体实践,目的在于扩大经济增长的潜在产出水平。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生产的干预是供给侧改革的典型做法,“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分别是其代表。尽管“里根经济学”被国内部分学者标榜为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样本,但其主要措施中仍然有着需求侧管理的影子,如减缓和稳定货币增速、促通胀下滑。
不同于“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的做法。我国在稳定需求侧的基础上,政府推出的众多政策措施都带有广义的供给侧改革含义:如推动国企改革的同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生产活力;放开“二胎”,从数量上增加未来潜在的劳动力投入等等。
我国电力行业供需“错配”问题
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电能,是我国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仍然存在着相对于需求的“错配”问题,主要体现在电源结构、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在电源结构方面,我国煤电装机占总装机的比重接近60%,由于利用小时数相对较高,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二,而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所占比重不到三分之一,难以满足人们对低碳、绿色电力的需求,也不利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发达国家,清洁能源逐渐取代煤电成为主要的发电能源,目前OECD国家煤电发电量所占比重已降至三分之一以下。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工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用电峰谷差逐渐加大,加之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的快速发展,系统调峰需求不断增加,而目前的抽蓄、燃气等调峰电源规模总体较小,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系统调峰需求。
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由于电力需求增速不断放缓,而新增装机一直保持较大规模,近年来的发电设备尤其是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不断下降,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因装机增长迅猛,也需要更多外送通道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