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到2050年全球会共用一个电网么?中国国家电网的董事长刘振亚近日在德国描绘了这种未来的可能性,而在巴黎气候大会召开的背景下,一个智能的、环保的全球电网的确有不少吸引力。对于刘振亚的设想,德媒称“中国计划到2050年与国际伙伴一起建立全球电网:第一步实现国内互联,第二步洲内互联,第三步洲际互联,到2050年基本建成全球联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欧技术装备研讨会”12月10日至1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
今年9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发出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为落实习主席倡议精神,与国内外有关各方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国家电网公司于12月10日至11日在柏林与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等机构,共同举办了“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欧技术装备研讨会”。
欧洲有关政府部门(协会)、国际能源署、中外电力企业、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70多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相关的重要议题。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发表题为“携手攻克技术装备难题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的主旨演讲。与会欧洲各国代表对中国倡导的全球能源互联网给予高度评价,纷纷表示愿意与中国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上进一步合作。
刘振亚重点阐述了什么是全球能源互联网、为什么要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如何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等内容。他指出,能源是经济社会的“血液”。在地球村时代,如果把互联网比作“神经系统”,那么全球能源互联网就是“血管系统”。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配置系统,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将具有时区差、季节差的各大洲电网联接起来,解决长期困扰人类发展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打造一个能源充足、天蓝地绿、亮亮堂堂、和平和谐的地球村。
刘振亚说,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带来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三大严峻挑战。应对挑战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实施“两个替代”,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刘振亚指出,自1995年第一届柏林气候大会和1997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持续谈判,采用碳定价、碳交易等方式试图解决问题,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以年均2%的速度增长。实践证明,这条路举步维艰。应对挑战的根本出路,是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即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源消费实施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全球能源互联网实质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