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论证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技术可行性,柏林工业大学教授凯˙施特龙茨特意找来一份1947年德国还被美军占领时的研究报告。报告提出了跨国、跨洲高压输电的一些设想,但都没有实现。他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将最初的那些设想大大扩充,改善能源安全、保障能源供应、提高能源经济性。今年2月,欧盟提出进一步加强跨国电网互联,到2020年欧洲各国跨国输电能力不低于本国发电装机的10%,这一目标符合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方向。
施特龙茨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个让人振奋的课题,需要时间和技术,它具有服务范围广、配置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和绿色低碳等显著优势。一旦全球能源互联网建成,碳排放将得到控制,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就可以实现。与会专家学者预计,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概念正在经历一个从被提出到被认知、被重视的过程。
2013年8月,1000千伏“皖电东送”特高压输电工程日前全线贯通,9月正式投产。
在柏林期间,12月9日,刘振亚会见了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德里格˙科斯塔;会见了意大利电网公司和都灵理工大学高层,见证了三方就共同推动先进输配电技术发展签署谅解备忘录。12月11日,刘振亚会见了英国伯明翰大学副校长斯科菲尔德,见证了国网智研院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就电网储能技术合作签署谅解备忘录。
会见中,外方企业和高校高层均对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表示高度赞赏,认为是宏伟的目标和伟大的构想,愿意在技术研发、电网发展等方面加强与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的合作,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发挥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