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根:外部压力不可小觑
除了法国,英国也一度参与这场并购大战。一个明显的信号是,四年前的“英国行贿门”事件,偏偏在此时再度掀起风波——近期有外媒称,英国严重欺诈办公室已经再度对阿尔斯通及前雇员的受贿行为展开调查。
英国政府一直以来以严重欺诈办公室为推进机构,由财政部提供资金支持,不遗余力地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试图打破沿袭市场自律传统的英国“绅士银行家”作派。对阿尔斯通的调查,似乎不过是又一波监管浪潮来袭,或只是时间点上与阿尔斯通并购案重合。
然而,把正待分拆的阿尔斯通当作“软柿子”,分明透露出英国介于欧美之间的一种基于地缘政治身份上的尴尬:究竟是与一脉相承的表亲划清界限,向欧洲大陆喊话示好,或者,彻底归顺主导世界金融市场的英美蓝血基因?而GE显然是英国希望见到的收购方。
要知道,GE最早由J.P.摩根一手建立。摩根依靠为欧洲国家发债起家,也是欧美传统力量最可接受的中间人,如同英国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GE作为欧美金融与能源各界最可接受的传统嫡系,此时出手,实际上亮出了利益各方的底牌。作为“拯救”法国于重化工业泥沼、向“正确”行业方向转型的引路人,杰夫˙伊梅尔特领导的GE显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谨守欧洲市场的西门子绝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发生,于是在6月11日,西门子宣布主动与三菱重工联手,加入收购谈判。
外界认为,西门子此举,实际上是借助三菱的实力,为收购加码。以传统财阀著称的三菱,从来不怯于以赢家通吃的面目示人,即使日本能源行业,尤其是核电产业在福岛大地震后盛极而衰的今天,他仍然有能力“逆”心照不宣的产业格局,再度出征。
但逆势之下,三菱参与并购的意义在于,向业界显示其对核电产业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在日本通过的新能源法案中已经删除“零核电”原则的当口。况且,核电站核心部件正是阿尔斯通的强项,而这正对三菱战略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