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特高压智能配网和一次设备要求继电保护智能化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中国电力报    2014/4/4 9:42:47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属于比较成熟的技术。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特高压的建设与研究,我们发现很多技术最终落脚点都与继电保护密切相关。目前,电力行业对于继电保护技术的研发,主要侧重于超、特高压保护、智能站保护、配电网保护等技术方向。”中国电科院继电保护研究所所长周泽昕在3月31日举办的第四届国际智能电网建设分布式能源及储能技术设备展览会暨高峰论坛上如是说。

新形势下,智能电网、特高压建设,将改变传统电力系统的形态,电子式互感器、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广域测量技术、交直流灵活输电及控制技术等大量应用,必然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带来影响。电力系统的结构不断复杂化、智能电网的数字化、网络化引领我国继电保护技术是向着计算机化、智能化和数据通信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多因素推动继电保护变革

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电网规模日益壮大,电力系统网络结构更显复杂,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尤为重要。继电保护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装置,保护装置动作的正确性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继电保护装置是关系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设备,被称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一道防线。

不难看出,继电保护对于电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近年来,电网的发展也为继电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特高压互联电网采用了很多电网中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技术,先进的交流的输电技术,直流输电、大规模新能源的技术,智能配电网和智能一次设备的使用,这些都是电力系统中的变化对二次设备提出了要求。从继电保护的角度看,在变电站内全站信息的数字化、通讯平台的网络化建设、全站网络包括三层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标准化技术,另外从广义角度来看,光纤通讯的进步,都为继电保护技术带来了变化。”周泽昕表示。

“以特高压交流系统变压器保护为例,该变压器结构与传统的常规自耦变压器有很大差异,具备了一个独立于主变之外的独立箱体的调压变压器和补偿变压器。是否用电网系统传统的继电保护就可以替代,我们前期做了大量的研究,对于调压变压器和补偿变压器内部的短路,普通的继电保护的灵敏度很难达到,需要增设专门的保护装置。在特高压皖电东送线路上,使用的第一台有载抗压变压器,通过多套定值,实现有载抗压的情况。”周泽昕补充说。

在继电保护变化方面,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沈全荣也有同样感受,此前在接受《中国电力报》采访时也曾表示:“智能变电站中继电保护不同于传统保护,新型传感元件以及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继电保护工作不再仅仅局限于对被保护对象故障特征及保护算法、嵌入式装置开发的研究,更要求将研究的方向向相关周边扩展,研究不同传感技术及通信技术对继电保护算法及动作行为带来的变化,针对性地改进保护原理与算法以提高继电保护的适应性。”此外,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兴起,大规模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接入的继电保护问题也必须直视。对接入点而言,规模化的光伏、风电场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已不能像早期小型光伏、风电接入一样被完全忽略,这已不仅仅是调度的问题,继电保护所面临的故障特征同样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大型风电场内部的机组和机群越来越多地采用35千伏电压等级以网络的形式汇集电能,传统的配电网保护原理和装置能否满足风电场内部集电线路的要求,也是众多业主和电力系统运行部门必须考虑的问题。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