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中国IC设计企业离真正的创新型公司还有多远距离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中国电子报    2013/8/29 11:44:43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成功创业离不开机遇运气和直觉

记者:十年磨一剑,今年正好是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成立十年。格科微不但实现了销售额每年近70%的增长,而且成就了在国内图像传感器市场的霸主地位,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和领军人,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促成公司的高速成长?

赵立新:这些年格科发展得比较顺利,得益于天时和地利。格科前几年赶上了中国中低端智能手机蓬勃发展的潮流,有机会在本土的中低端图像传感器市场率先取得突破。格科的发展也离不开产业链的相互支持,尤其是当时中芯国际正在寻求图像传感器项目的合作伙伴,而格科又刚好被选中为最佳合作伙伴,帮助了中芯国际建立图像传感器晶圆工艺线,SMIC承担技术研发费用,造就了双赢的成绩。2003年,国内还没有图像传感器芯片相应的前道工艺制造技术,引进技术需要2亿美元。由于格科与SMIC合作,最后只花了两千万美元图像传感器芯片流片就取得成功,节省了格科大量的资金。SMIC前道工艺制造的配合和支持,对格科的成长壮大发挥了重大的功效。

有了SMIC前道工艺线的配合,格科在设计、工艺等方面做得非常极致,同时也有非常多的创新,工艺非常简洁。当时格科做出的芯片成本是同行的一半,性能却能达到相近。凭借明显的性价比优势,格科的产品很快在市场上形成垄断地位,格科已经成为目前手机单一芯片市场份额最高的公司。而且,当格科的第一个独立产品上市时,恰好遇上市场缺货,于是,公司不但开始赢利,还一举拿到红杉和华登国际的资本投资。

格科当时能有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运气,绝不是一般企业能顺利拥有的。2003年,我拿到第一笔200万美元的投资,一个人单枪匹马杀回中国。后来又拿到第二轮风险投资340万美元,再加上自己的几十万美元,公司总共用了600万美元。而其他企业可能是一个团队在做,拿到的钱也很多。一个人回来后,带的都是清华的学生,现学现卖,不仅做设计,还有研发工艺,一整套流程都是我们自己在做。等到第二轮风投进来以后,才聘请了专业人士。

记者:市场机会和客观条件对每个企业都是均等的,有的企业技术也不差,但技术好的公司也不一定在市场上成功,这是为什么?

赵立新:除了这些客观的机会,也有一些主观因素,那就是生意直觉和对市场先知先觉、研判掌控的能力。还要产品好,特别是产品符合市场需求,比如说中低端手机市场,需要性能较好、但价格特别有优势的产品。中国手机市场规模每个月也就是六七千万部,我们3、4月每月出货量是8500万颗传感器芯片,出货量相当大。格科目前是全球低端图像传感器最大的供应商。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