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我国西部地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实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的主要途径是发电,而如何将电大规模输送到中东部负荷中心,一直是学术界研究讨论的重要课题。近年,潘垣院士和他的课题组致力于西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外送与并网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在第三届中国电力发展和技术创新院士论坛上,潘垣向记者讲述了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路和想法。
记者:开发西部的可再生能源,需要攻克什么技术问题?
潘垣: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中国的能源资源问题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和资源分布都不一样,不能完全生搬硬套外国模式。中国的具体情况是煤炭、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西部地区的风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比如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的地方,空气稀薄,阳光散射少,光伏发电资源富集。但是,我国的这些资源富集区距离中东部负荷中心的距离都在2000公里以上。而西部地区的电网比较薄弱,若要在西部建设像东部一样坚强的电网,需要大量的成本。所以,怎样把西部富余的电能输送到中东部地区,是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
记者:可再生能源电力远距离输送会遇到什么挑战?
潘垣:基本上有两个挑战。首先,跟煤电、燃气发电等一次能源特性有关。远距离输电,如果送端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比较多,那么输电线路功率波动是必然的,线路的利用率就会降低。其次,风电设备和火电设备、水电设备在动态特性上的区别引起的一个大的挑战,也就是惯性问题。风机的惯性小,而直流输电惯性也小,这就导致送端的运行稳定难以保障。
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第一,让西部的可再生能源就地组成孤网;第二,输送电力的波动性问题到受端再解决。